教育專家孫云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和主見,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收獲尊嚴、成就感和幸福。
擁有懂得尊重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凡事有選擇余地,處處有愛的歸屬;孩子才能人格完整、健康成才。
被尊重的小孩
如果你家孩子有特殊愛好,作為父母,你會怎么辦?
最近,《小小少年》第三集上線,一位全職媽媽就遇到這樣的“難題”。
11歲的兒子殷然,不喜歡看動畫,不喜歡打籃球,偏偏喜歡養蟲子。還一養就是200多種……
打開裝蟲子的盒子,不僅令人頭皮發麻,還有幾分作嘔與害怕;面對兒子這樣的“怪癖”,一般愛干凈、怕蟲子的媽媽都會嚴厲禁止吧。
但殷媽媽卻不走尋常路,不少奔著娃來的網友,紛紛被這位開明老媽圈粉了。
看完她的做法,你就會明白: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到底有多重要。
因為喜歡蟲子,殷然很孤獨。
在學校,很多同學都把他當空氣??吹剿ハx子,會覺得他惡心,不僅排斥他,還嘲笑、歧視他。就連老師,也會忽視這個坐在角落的“怪”孩子。
不被理解的殷然,常常獨來獨往。但殷媽媽從未覺得兒子喜歡蟲子有什么問題。她充分尊重兒子的愛好,不僅讓兒子在家里養蟲,還時不時和他進行有質量的交流。
一次,殷然給她看一只鐵線蟲。她立馬詢問:“這個鐵線蟲已經成體了吧?”
除了主動學習自己不熟悉的昆蟲知識,殷媽媽還時不時陪著兒子去山里看蟲、找蟲,甚至聯系了懂昆蟲知識的老師讓兒子學習、交流。
她不僅在精神上支持孩子,還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表現對孩子愛好的尊重。
不被尊重的小孩
但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這樣。
《少年說》里,有一個叫涂思睿的女孩,很喜歡寫東西;她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的生活用小說的方式記錄下來,寫了整整56本。
但父親看到后,卻大為光火,覺得女兒是浪費時間,于是將女兒辛苦寫的東西全部撕毀。
事情發生后,女孩哭著說:“我感覺我那段時間像是失去了靈魂一樣?!?
不被父母尊重的愛好,成了烙在孩子心上的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少父母會根據功利的目的,將孩子的愛好分類,對于那些有利升學的愛好,給予鼓勵,對“有害”升學的愛好,則毫不留情地制止。
實際上,只要不違背社會公德,父母應對孩子的愛好給予充分的尊重。
理性的尊重
然而尊重不等同于沒有底線的放縱,在片子里,殷媽媽尊重兒子的愛好與情緒,卻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放縱。
殷然喜歡蟲,有時候癡迷起來,連學習也顧不上,此時,殷媽媽就會介入。
清明節帶兒子去山里看蟲,但該背的課文、該寫的作業、該做的運動一個也不能少。
她不僅會盯著孩子背書打卡,給兒子錄跳繩打卡的視頻,還會時不時提醒兒子做作業。
盡管在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會表現出不情愿,有時候還會和媽媽產生爭吵;但是殷媽媽卻仍堅持,因為她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任。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想做的事和應該要做的事,那是一種平衡。你選擇了用這個時間看蟲子,那你接下來的事情,你可能做的比較累。那是你自己做的選擇。
如果說,尊重孩子的愛好,是一位媽媽的慈心;那么,尊重孩子的未來,才是為人父母最該擔負的責任。
孩子太小,因為有限的認知,并不知道什么是對人生有益的。
作為成人,不僅要守好父母的本分,保護孩子,讓他吃飽穿暖,更要肩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幫孩子把握方向,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教育從尊重開始
對父母來說,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著名作家卡森麥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兒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器官。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一顆受了傷害的童心會萎縮,一輩子都像桃核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
尊重,不分年齡大小,不分個體差異,更不應被冠冕堂皇、正義凜然的理由剝奪。
良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內容來自網絡)
< 上一篇:【育兒早教】這三個時間教育孩子往往適得其反
> 下一篇:【育兒早教】讓寶寶曬太陽 方法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