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育兒早教】小孩感冒身亡,“兇手”竟是爸媽!
經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集體吐槽爸爸“這也不會做,那也不會做”,甚者把爸爸列入了“十大最沒用的母嬰產品”行列;而很多爸爸更是以媽媽帶娃更靠譜為由,心安理得地把孩子扔給媽媽。
事實上,沒有誰是天生的“好爸爸”,還記得圈粉無數的家庭情感大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段爸爸與女兒的對話戳中無數人的淚點:“爸爸也不是從出生就開始當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strong>
一、愛媽媽
無論多優秀的教育方法,都抵不過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如果孩子們長期處于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氛圍之中,他們會變得更加敏感而易受傷,這將嚴重影響他今后的學習、工作、婚戀和生活。
成為一名合格的爸爸,要從做個愛妻子的好丈夫開始,你不僅要支持她,還要多關愛她,比如:主動分擔部分家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要安排時間和她一起逛街、聊天,或者看電影放松一下。爸爸愛媽媽,不僅能給予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還能讓孩子隨時在觀察與吸收“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中,學會表達愛和怎樣愛。
二、當孩子的玩伴
錢鐘書的女兒錢媛在《爸爸逗我玩》一文中曾記錄過童年時父女之間小趣事:錢鐘書趁女兒睡著時,用墨筆在她臉上畫胡子、在肚皮上畫鬼臉。他還喜歡在女兒的被窩里“埋藏”玩具、書本、小梳子、小鏡子等物品,然后父女倆樂此不疲地一一“掃雷”。
這樣一個有趣的父親,花費巧思照顧女兒、陪伴女兒,引導她認識世界,讓她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依然擁有最無憂無慮的歡樂童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母子共生”的特殊階段,他們與母親好似一個整體,無論精神上還是情感上都高度依賴母親,而爸爸的介入,可以讓孩子從母子共生的小圈子中走出,他們慢慢地會發現一個更有趣的世界,這種發現能讓他們更快地建立自我,變得獨立。
三、聊一聊性別
在家庭里,媽媽給予孩子關懷和呵護,以特有的細膩、溫柔影響孩子,然而,如果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性格中會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則可能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變得像個“女漢子”。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以及未來婚戀關系有直接的影響:對女孩來說,可以讓她們從小接觸到良好且明確的男性榜樣,分清男女之間的差異,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對男孩來說,他們會更好地從爸爸那里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日漸表現出男子漢氣概,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維持穩定的婚姻與家庭關系。
四、培養規則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認為,父親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紀律的世界”。面對各種生活難題,一般來說,大多數媽媽們都偏感性,可能更習慣于將問題訴諸情感關系;爸爸們通常更理性,偏向于討論邏輯和規則。
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規則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他們容易在家人的溺愛、妥協下變得任性妄為。因此,媽媽可以適時地請爸爸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給孩子設立規矩,幫助他們了解各種行為規范,并引導他們遵守。事實證明,只要爸爸媽媽相互支持,執行一致,孩子是愿意遵守的。
五、帶孩子“冒險”
男性天生具有比女性更強的探索、冒險精神,遇到新鮮的事物或問題喜歡去研究,善于用雙手去創造。因此,在家庭中,媽媽總是會事無巨細地提醒和照顧孩子,比如:“別爬上去!”“別磕著碰著!”“衣服臟了!”……但是爸爸不一樣,他們喜歡帶孩子修理自行車、制作玩具、玩刺激的小游戲。
事實證明,一個經驗豐富、膽大心細、鼓勵孩子“冒險”的爸爸,他們帶給孩子的那份獨立、堅毅和勇敢是媽媽無法替代的,孩子也會因為擁有更充分的探索機會而充分發展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冒險不是去危險的地方,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探索身邊的世界,因為實踐的過程絕對勝過千言萬語。
六、陪孩子運動
哈佛大學有研究發現: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于爸爸的力量,因為爸爸能把他舉得更高,讓他四肢伸展,所以,爸爸是孩子最好的體育教練。
多數媽媽都不那么熱衷運動,而爸爸的運動神經通常比較發達,也更樂意流汗。我們不妨多讓爸爸帶著孩子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一起看球賽,讓他們鍛煉身體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不過每個孩子肌肉發展與領會運動竅門的速度不一,爸爸盡量帶孩子“玩”運動就好。
(內容來自網絡)
< 上一篇:【育兒早教】幼兒親子游戲好處多
> 下一篇:【育兒早教】“媽媽,我的壓歲錢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