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選擇權
在中國對塞爾維亞的比賽中,當年塞爾維亞的主力主攻發揮因發揮不穩定,而被當時的教練安排到了替補席;而郎平指導對女排姑娘們非常信任,尊重她們的布陣,使得她們獲得了更多的進步機會,最終取得勝利。
現在很多家長希望自己是寶貝的保護傘,他們盡可能的幫助孩子避開所有挫折,把一切困難的事情都幫寶貝做好,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為寶貝做的選擇是最正確的,不放心寶貝自己去做選擇。在這樣包辦式的成長環境中,寶貝們慢慢喪失了做選擇的能力,嚴重的還會形成糟糕的性格。
一種孩子在“被選擇”的成長環境中,慢慢失去了自我,他們任何時候都習慣依賴他人,完全失去自我判斷能力;當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們做決定的時候,他們就會在群體中表現的格外怯懦膽小,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當自己難得表達的時候,一旦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見,他們立刻就會產生自己懷疑,并且放棄自己的想法轉而聽從于別人的想法。
另一種孩子因為被壓抑太久,長大以后會格外的叛逆,只要是家長、老師或者同伴們表達的想法與自己不一致,就會產生嚴重的反抗心理,也就是爸媽總說的“對著干”;與此同時,這樣的孩子往往為了對抗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做事是不會考慮后果的,因為他們會依據過往的經驗,認為自己不管做出多么出格或者錯誤的事情,父母都會為他們處理好一切。
給寶貝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完善自己的獨立人格。他們會在一次次失敗的選擇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在下一次選擇的時候很好的規避掉;同時,他們也會在一次次成功的選擇中,收獲自己想要的成果和父母的鼓勵,從而在之后做選擇的時候,變得更加自信和篤定。
除了學會記住錯誤及時改正和建立自信心,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決定是父母做的,當不好的結局發生時,孩子總會抱怨“都怪你”,而父母此時往往啞口無言,但如果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當不好的結局發生時,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導致這個結局的原因,并且明確的告訴他,這個決定是你做的,哪怕不好,你必須承擔,因為沒有人能夠為你的決定負責任。長此以往,孩子就能夠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從而做到三思而后行。
就像《爸爸去哪兒》里的Jasper,在選房子的環節,他選擇了一個破舊的房子,陳小春完全尊重兒子的選擇,不干涉勸說,如愿選到自己“喜歡”的房子的Jasper非常開心。
在選房子環節結束之后,他們出發前往自己的住所,看到自己“心儀”的房子之后,Jasper明顯有些嫌棄房子有味道,但是作為父親的陳小春只簡單的說了一句“你選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要對你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作為父母,大家都不希望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都希望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對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這一生最終還是要孩子自己走過,我們沒能力一輩子都為他們做選擇,因此早一點放手,就是早一點賦予孩子獨立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
給孩子更多鼓勵
(內容源自網絡)
< 上一篇:【育兒早教】順勢養育,讓養娃之路更輕松...
> 下一篇:【育兒早教】早教為什么要從零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