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民主型”家庭
有些家長,從小被灌輸“服從父母”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
“別廢話,快上床睡覺!”
“為什么要聽我的?就因為我是你爸/媽!”
還有些家長,沒有原則地寵溺孩子,尤其是對獨生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有什么要求,毫無原則地一律滿足,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驕縱任性。
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父母通過良好、健康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更好地融入社會。
身為父母,愛孩子,但是從不驕縱孩子;對孩子嚴格要求,但是不會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督促孩子,但是有事會和孩子商量,不會自作主張一意孤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絕不會要求孩子去做;答應孩子的事情盡可能實現。
這樣的父母,才是“民主”的父母,他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親密且平等的;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有研究指出,在家庭教養方式方法中,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為:忽視型、專制型、溺愛型、民主型。在民主型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具備自信樂觀、誠實善良、獨立性強等良好的品質,這樣的孩子個人能力也強,在社會中會很受歡迎。
“民主型”父母行為要點
需要指出的是,民主,絕不等于“沒有權威”和“賞罰不明”。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副教授焦健為家長厘清了民主型教育的三個特征:“首先,從感情上講,民主型的父母對孩子情感上的愛包含著欣賞、接納和肯定;其次,民主型的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適度的,并非為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第三,父母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雙方是通過協商進行的?!?
除了以上這些,爸爸媽媽還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獎罰適度
適當的表揚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歡無原則地表揚孩子,結果往往使得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容易導致孩子自尊心極強,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發現:權威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成才率最高。所謂“權威民主型”,就是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嚴格要求。年齡較小的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無論是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還是向孩子提出要求,父母都應該事先與孩子說好獎懲措施,然后嚴格按照定好的規矩執行,讓孩子意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和“說話算話”。
家長之間統一戰線
“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當家長之間在原則性問題上產生不同的意見時,他們往往特別擅長“察言觀色”,選擇依賴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方。這樣,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其他家長會很難再說服和教育孩子。
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避開孩子單獨協商,切勿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意見統一的家長,才能樹立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形象,讓孩子信服。
發揮父親的作用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名化學家,經常做炸藥實驗。諾貝爾知道其中的危險,便問父親為什么要堅持,父親不僅向他解釋了炸藥的用處,還展示了不屈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鼓勵他學習各國的先進知識和技術,這為他以后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一般會比母親更加理性,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上的作用比較突出,父親帶大的孩子也往往更加獨立和勇敢。在父親的影響下,“民主”的意識和家長的“權威”更加容易深入孩子內心。
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就一件事情和父母進行交流時,不要急于做出決斷,尤其是不要一味否認,不妨多傾聽孩子內心,有必要的話,把是非對錯先放在一邊,首先需要從情感上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美國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科醫生海姆·G·吉諾特在其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提到,父母在跟孩子相處時要彼此尊重,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要做的是“回應”,而不僅僅是“反應”。
比如,一位6歲的小女孩抱怨自己收到的禮物不如哥哥的多,媽媽并沒有否認或者以“哥哥比你大,就應該多拿禮物”來搪塞,而是問道:“你是不是擔心我愛你不如愛哥哥那樣多?”小女孩點點頭,媽媽便緊緊地擁抱了她,讓她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愛意,孩子也滿足地笑了。
如此尊重、重視孩子想法的家長,也一定會收獲孩子同等的尊重和信任。
-end-
< 上一篇:寶寶睡眠質量不好怎么辦
> 下一篇: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這個行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