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Pongo說】拒絕大聲呵斥,給孩子一個“低聲”的教育氛圍!
孩子在家里亂跑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在大庭廣眾下不買玩具就大哭大鬧、耍賴打滾;鄰居上門告狀,說你家孩子動手打了他家孩子……當這些事發生的時候,你會不會急火攻心,大聲呵斥孩子,甚至動手就打?但是次數多了之后,你會發現這種教育方式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孩子會更加變本加厲的調皮,根本聽不進家長的話;也許他干脆推卸責任,什么事都不愿意承認;也許爸爸媽媽的這種行為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他從此變得不愿與人交流。其實,這些極其損傷孩子自尊心的應對方式,都不如低聲教育來得有效。什么是低聲教育?Pongo來告訴您!
什么是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家長用比較低的聲調,以平和的態度、緩和的語氣來教育孩子。有心理學家研究得出:在處理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用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一樣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父母大喊大叫著教育孩子,孩子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大人,雙方的情緒因為這樣的溝通方式變得越來越激動。最終,不僅事情沒有解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因此疏遠。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能夠盡量穩定自己的情緒,用較低的聲調,平和的態度跟孩子交流,孩子就不會如此抵觸,也不會模仿大人跟父母“對著喊”了。
低聲教育有哪些好處?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
人在被情緒激怒的時候,有可能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作為家長,在被孩子激怒之后,說出來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當孩子惹家長生氣的時候,家長如果能夠有意的放低自己的聲音,可以有效緩解或平復自己的情緒。
當暴躁的情緒變得緩和的同時,家長也會有機會思考自己的措辭是否合適、正確,怎樣的溝通才是孩子能夠接受并且對孩子來說是有效。經過思考后的教育,會比直接“脫口而出”有效得多!
2、低聲教育更尊重孩子
家長的大聲呵斥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損傷。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希望別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給自己難堪。所以,低聲教育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減少面對批評時的抵觸情緒,幫助他學會聽取別人合理、正確的意見,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低聲教育,具體要怎么實現?
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低聲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憤怒情緒脫口而出之前,盡量壓低自己的聲調。通過這樣的途徑,緩解自己的憤怒情緒。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您最好以蹲下來的姿態和孩子處于視線持平。這種聲調與視角的同時放低,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大人是愿意平靜地和他討論這件事情的,溝通也會因此變得更加順利!
2、運用正確的語氣、措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對于很多年輕父母來說,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困難的。既然要教育孩子,就請您選擇恰當的語氣和措辭! 讓孩子覺得,爸媽首先是真誠的、是愛他們的。而且在溝通的時候,爸爸媽媽需要讓孩子明白只是他的某些行為做得不恰當,而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他、厭煩他。當孩子習慣于您的這種良好的溝通方式,他也會愿意聆聽您的意見,并依此構建屬于自己的溝通模式。
3、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剛剛接觸世界不久的孩子,還處在憑借自己的好惡來處理事情的階段。爸爸媽媽除了用低緩的聲音跟孩子就發生的事件進行溝通,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如果事件愈演愈烈,其后果需要每個參與者的共同承擔。例如:孩子搶了其他小朋友心愛的玩具,如果最終不能將其物歸原主,可能那個小朋友就不再愿意跟他做好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他需要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后果。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尊重與肯定,這種尊重與肯定帶給孩子的自信和正確的處事態度,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拒絕大聲呵斥,給孩子一個“低聲”的教育氛圍,他會成長得更好!
-end-
< 上一篇:寶寶3歲前爸媽切忌做的事情
> 下一篇:如何對付孩子夏季厭食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