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總說,如果感冒了就捂出一身汗,這樣感冒就好了。而年輕的媽媽們往往喜歡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散熱。那么給孩子捂汗到底正確與否呢?
想要了解捂汗是否有用,我們先要明白發燒的原理以及發燒的三個階段!
孩子為什么發燒?
其實發熱并不是一種病,只是疾病的一種癥狀。發熱是一種正常的生理保護機制,是身體抵抗感染的積極行為,不需要干預也能很快恢復。
但是發熱也可能是嚴重感染的初期癥狀,所以早期的鑒別是非常重要的!
發燒過程的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體溫上升期。這一階段的表現為體溫迅速上升,這是身體的正常防御反應。所謂的捂汗就是要幫助人迅速的升高體溫,以便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高溫持續期。在進入高溫持續期時,就要促進身體散熱,讓身體大量出汗以促進體溫下降。
第三階段是體溫下降期。這一階段孩子的體溫逐漸下降,機體功能恢復正常。
孩子是否應該捂汗?
答案是否定的。
捂汗的原理是幫助孩子度過體溫上升期,促進孩子發熱,以達到進一步的散熱。
但是孩子的體溫上升期很短,當我們發現孩子發熱時,往往孩子已經處于高溫持續期了,這時候就需要促進身體散熱了!
如果這個時候被厚厚的衣服或者被子包裹,孩子的體溫就會進一步上升,嚴重的還會出現脫水、昏迷、驚厥等現象。
如何準確測量體溫?
目前有三種常見的方法可以測量體溫:
肛門體溫:將肛表插入肛門深1.5-2.5厘米,1-2分鐘測量完成,正常溫度為36.5-37.5℃。
口腔體溫:將口表置于舌下3分鐘,正常溫度為37.5℃。
腋下體溫:將體溫表放在腋窩處,夾5分鐘以上,正常溫度范圍為36-37℃。
當肛溫≥38℃,腋溫≥37.5℃,口溫≥37.5℃就可以判定是發熱了。
如何進行物理降溫?
千萬不要使用酒精擦浴,也不要使用冰袋、過涼的水袋和退熱貼退熱。
首先應該降低室內的溫度(大約在24℃),孩子穿得應該適當少一些。其次應該保證液體的攝入量,多喝水。
如果給孩子溫水擦浴后,孩子感到不適應要及時停止,如果孩子未感到不適則可以繼續。
怎樣應對發燒?
首先應該保證發燒期間的飲水量,多喝水。同時保證休息時間,飲食上也應該以清淡為主。
如果發燒超過38.5℃應該首選退熱藥,第二考慮物理降溫的方法。
注意千萬不要使用非處方的咳嗽藥和感冒藥,這對癥狀不一定有效。
在發熱期間要觀察病情,仔細地觀察孩子,找出發熱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耐心地等待藥物發揮作用,避免反復去醫院。
更重要的是,家長們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勿慌張,因為我們的情緒會感染到孩子,這不利于他們恢復健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