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宜賓早教中心:孩子啊,你為什么要撒謊?
養育孩子的過程漫長又艱辛
還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
例如孩子居然開始撒謊
很多寶媽第一次聽到自家娃笨拙又明顯的謊言時,內心無疑是好笑又擔憂的。好笑的是孩子的謊言漏洞百出讓人啼笑皆非,擔憂的是孩子會不會就此撒謊成性,以后走上歧途。
先別著急上火,請家長們先回憶一下,自己在小時候有沒有和父母撒過謊?
相信答案大多數都是:撒過。
也許是謊報分數,也許是偷偷看電視,也許是弄壞了東西...那些年為了逃避懲罰和得到獎勵撒過的慌,是不是現在想起來也歷歷在目。
所以當發現孩子在撒謊時,先不要給他安上“說謊精”的標簽,我們究竟應該怎么處理呢?......
1.
撒謊,孩子成長的路標
親子節目《一起出發吧》中,陳小春就將父母的焦慮感表露無遺。當天,節目組要求孩子們去指定地點領早餐。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和小伙伴抵達房間后,看見一籮筐的花生米,旁邊放著一個壇子。在拿早餐之前,他們需要完成一項任務:把籮筐中的花生米倒入壇中。
2.
了解,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
① 將想象和現實世界混淆
兩三歲的孩子撒謊,常常是因為他們想象力豐富,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的邊界,因此會憑空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會產生逃避和恐懼的心理,害怕受到來自大人的的批評與懲罰,但最終為了迎合大人對自己的期盼,從而導致有意說謊。
由于害怕被懲罰,孩子內心深處會藏著有意說謊的動機。尤其是當孩子發現說謊后,可以逃避懲罰,甚至可以帶來某種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會將說謊養成習慣,相應地也會擴散到社會行為中去。
比如,前段時間,鄭州一個小區里,一個男孩拿著玩具槍在一輛車上亂劃。車主準備跟男孩家人交涉時,男孩卻告訴媽媽:叔叔對自己動手了,自己被揪著上了樓。
車主無奈發誓,自己根本沒有動過孩子一根手指頭。
男孩的心思不難猜,他知道自己犯了錯,害怕被責罵,才撒謊受了委屈。
③ 自我意識的體現
謊言就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孩子是逐漸發現這個秘密的。
3歲前,孩子認為自己想什么,別人一定會知道。
然而,他們很快會領悟到,原來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是獨立的。
突然變成“謊話精”的背后,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結果。
孩子的虛榮心來源于想要獲得成人的注意和贊賞,這既是一種情感需要,也是希望得到別人注意的心理需求。
受虛榮心支配的孩子為了博得大人的夸獎以及取悅大人,在自身能力難以達到的情況下,便出現了有意說謊。
比如大人們都經常問孩子一個問題: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
盡管孩子心里可能有偏向的一方,但是為了讓爸爸媽媽兩個人都高興,孩子的答案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三個字,都喜歡。
長久下去,會讓孩子覺得說謊話能討好大人,大人反饋給孩子的愉悅,無意中也強化了孩子再次說謊的動機。
⑤ 意義障礙期的反抗心理
意義障礙期是孩子表現出的道德心理阻抗現象,它阻礙了孩子對道德要求的接受和正確認知。
從而,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要求產生消極的抵觸心理。
比如在幼兒園中,孩子之間為了爭搶玩具經常會發生矛盾。隨之產生嫉妒不滿的情緒,有意說謊成為反抗心理的表現之一。比如自己搶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卻還要和老師狡辯...
但是,換個角度看,孩子學會撒謊,是一件好事。
☆ 撒謊是大腦的高級功能,它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
研究發現,撒謊和語言工作記憶有關,善于撒謊的孩子有著更好的語言創造力。
同時,孩子為了編造謊言,既要觀察他人的反應,也要檢驗謊言的可信度。這需要具備操縱多項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
正如德國教育家施魯克教授所說:“孩子第一次有意義地說假話是他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進步。
孩子撒謊,標志著他有了想象力、開創性的行為,并與周圍環境打交道?!?/span>
3.
孩子撒謊,爸媽們應該這樣做
當孩子開始撒謊時,該如何做呢?
孩子犯了錯,換一種溝通方式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謊言。
③ 給孩子說真話的機會
孩子撒謊,為了逃避懲罰也好,太過渴望某件東西也罷。但終究,他們相信一旦選擇說實話,結果可能會很糟糕。
這樣的認知自然是孩子從“經驗”里得來的。孩子感到無論何時說出實話都是安全的,謊言也就失去了它生長的土壤。
孩子的很多情感和價值觀是由模仿成人的言行得來的,尤其是觀察家長的言行舉止,并進行模仿。
家長在日常中有意無意表現出的不誠實行為,就會對孩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誘導。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心里被埋下了說謊的種子。
家長做出不誠實的行為,就會讓孩子覺得說謊是件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所以,創造一個“誠實”的家庭空間,建立起信任機制, 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溫柔又有約束性的愛,去偽存真,呵護孩子那單純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