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2wwsy"><button id="2wwsy"></button></table>
  • <nav id="2wwsy"></nav>
  • 首頁 > 中心資訊>NYC宜賓早教中心: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合適嗎?

    NYC宜賓早教中心: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合適嗎?

    文章標簽:nyc,早教,育兒 ,宜賓
    2020年08月21日 1375

    前段時間,七歲女童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引起了網友熱議。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7歲女兒在商場偷拿了東西,一開始無論女孩媽媽和店員怎么問,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認。媽媽于是想到了報警,給女兒一個教訓。在民警勸說教育下,小女孩終于承認。

    對于這位媽媽的做法,網友們各執一詞。
    有的說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對,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也有的在質疑這樣的教育會不會為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那么面對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我們是否應該考慮一下,為什么孩子會去拿?
    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除了用報警來教育,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為什么孩子會拿別人的東西


    后臺有寶媽留言問到過這樣的問題:寶寶今年三歲,在超市拿東西該怎么教育他呢?

    其實對于幼兒期的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為什么呢?


    01

    孩子的所有權意識不清晰

    年幼的寶寶他們的活動范圍從一出生只局限于家庭,從他記事起,他身邊的東西就都是可以隨便讓他拿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慢慢的接觸外界的環境時,看到一些喜歡的東西,可能就會像在家里一樣直接拿走。?這是由于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這些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在他們的意識中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所有權的規則意識,比如他們在超市里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直接拿走。?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樹立起超市里的東西只有付完錢才是自己的,才可以拿走的規則意識,所以幼兒期的孩子常常會因為所有權意識不清晰,而拿了不該拿的東西。


    02

    混淆了分享的概念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倡導,要懂得分享,不要獨享,或者有些家長直接將自己孩子手里的玩具分享給其他的孩子玩。
    慢慢的孩子可能也會形成一種意識,認為自己的東西和他人的東西是沒有什么區別的,我可以玩其他人的東西,其他人也一樣,我也可以拿走其他人的東西,帶到家里。
    再加上孩子一開始可能是偶然拿了東西,家長或老師沒能及時發現,并告知孩子這是不可以的。那孩子可能慢慢的就會缺乏意識,不會認為拿別人家的東西是錯誤的。

    03

    好奇心驅使

    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他覺得這個玩具他沒有玩過,所以渴望得到,想占為己有。
    或者孩子通過動畫片或一些視頻里,主人公表現出的行為,覺得偷拿別人的東西很刺激,也可能會去有意識的進行模仿。



    雖然說幼兒期的寶寶,出現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是比較常見的,可是家長面對這種情況也難免擔心。?幼兒期的寶寶如果出現了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們不要太過于著急的把這種行為定義成「偷」,并且因此來指責孩子,其實情況并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么糟糕。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01

    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拿東西的原因。是看見別人有這個東西自己也想要?還是特別喜歡這個東西?然后根據孩子拿東西的原因,來想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02

    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意識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意識時,家長要積極幫助他們來形成。讓孩子清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或者支付費用后才能使用。
    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家人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征求家長的同意。
    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征求孩子的意見。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物品所有權的概念。



    03

    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好多家庭對于孩子需要的滿足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滿足過度;二是過于嚴格。

    如果我們對于孩子的需求滿足過度的話,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長此以往,當孩子的需要突然不能被滿足時,可能就會出現強占或私拿的行為。
    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并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做出,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
    因此對于孩子的需求要適度滿足,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也不要太過于嚴格。


    04

    引導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拿了東西,要注意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不要太過于小題大做,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
    要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引導孩子把東西還回去,并且讓孩子給對方道歉。
    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是在超市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了解購物的整個環節,讓孩子了解到需要付錢以后東西才會屬于自己。

    教會孩子,喜歡一個東西可以表達出來,但是不能沒經過允許就帶走。


    — END —


    NYC給嬰幼兒最好的開始

    給父母最好的選擇

    我們堅信每個孩子

    都擁有自然賦予的潛質

    我們堅信更多豐富體驗

    才能激發孩子無限潛能


    想要進一步了解NYC?

    快來領取價值208元的免費體驗課!

    領取步驟:

    1.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2.在微信后臺回復:孩子姓名+家長聯系電話

    地址:萊茵春天3樓317、318

    (乘坐7/8號電梯直達)

    門店電話:0831-3882666

    (宜賓中心圖展示)

    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观看青青_亚洲 无码 精品_久9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亚洲日韩国产综合_超97碰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