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伴隨著各種變化,時而讓人驚喜不斷,時而讓人哭笑不得,當然很多時候也會讓人失控抓狂。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家里那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突然變身成了“憤怒的小鳥”,開始不再聽話順從,而是學會了滿口說“不”,甚至亂發脾氣、摔東西,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別太擔心,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小寶貝長大啦!大多數的孩子在2歲以后,即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這也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癟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是國外對這一時期的寶寶的獨特稱號。但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一時期孩子的轉變——喜歡說“不”、愛發脾氣、愛“造反”,其實都是他們成長的一種表現,這也是塑造孩子人格的一個黃金期。那么關于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重點介紹),你了解多少?又是否準備充分了呢?另外,除2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外,孩子還會經歷其他叛逆期嗎?......看完今天的這篇文章,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
01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
【重點介紹】
寶寶在第一叛逆期的主要表現
?關鍵詞:反抗??
1. 愛說“不”無論語言發展得快還是慢,兩歲左右的孩子,都會說“不”了,進入叛逆期之后,你會發現他們會對這個字尤其鐘愛,對什么都說''不'',''不要''、''不吃''、''不穿''、“不睡”……是個十足的''不先生''、''不小姐''。比如:早上堅決不穿衣服,吃飯堅決不要自己拿勺,要出門時堅決不出門,不需要出門又堅決要出門...
2. 愛發脾氣這一時期的寶寶脾氣會變得格外暴躁,似乎稍微有一點事情不順心意就會大發脾氣。比如:畫畫時發現自己畫的作品不滿意,會一怒丟掉畫筆;吃飯時大人給TA夾了一樣不想吃的蔬菜,就會甩碗走人。
3. 愛和大人對著干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大人不讓做的事情,TA一定要做,讓TA做的事情又偏偏不做。還有就是你讓TA這樣做,TA一定不會按照你的想法,反其道而行之。4. 破壞東西這時的孩子很容易會把憤怒不滿的情緒遷怒于身邊的物品,所以經常動不動就摔東西。還有一些孩子這時候不只是破壞東西,還會有一些暴力行為,比如打爸爸媽媽或祖輩。5. 凡事總要自己做主每次出門要穿什么,這個路口要往哪里走,這個玩具要擺在哪里等等,他們都開始想要自己做主。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自我意識的蘇醒
在嬰兒時期,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覺得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而隨著心智的日漸成熟,孩子會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明白了“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于是便會試圖通過行動體驗自己的獨立,甚至要向父母或他人證明自己的獨立。所以就會出現為表示要獨立而產生的種種“唱反調”行為,這意味著孩子將要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了。
情緒控制力弱
2到3歲的孩子,由于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依然很弱。因此一旦感到不滿,他們就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就會出現不可理喻地發脾氣的情況。另外,很多時候因為孩子并不能準確表達自己,容易被大人誤認為是“故意”作對。
社交屬性還沒完全建立
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社交屬性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TA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還不懂得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發去處理情緒,所以經常會出現不分事情大小、不分場合的大哭大鬧。
家長該如何應對
雖然第一叛逆期在西方被稱為“可怕的兩歲”,但也是成長的黃金期,我們需要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和幫助孩子在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建立自我意識,養成一個好的性格。那么,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1.控制情緒,保持冷靜當“憤怒的小人”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家長絕對不要硬碰硬,一定要自己先保持冷靜。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如果是比較輕微的發泄可以選擇無視,如果是比較激烈的情況,相比“以暴制暴”,
耐心才是更有力的武器。
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因為什么事糾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馬上提供一個TA更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事物轉移掉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是TA喜歡的玩具,也可以是TA愛吃的食物。
3.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前,避免用命令式的語氣,而是用給孩子做選擇題的方式來交流: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告訴他,這不在選擇范圍之內,然后再重復一遍之前的選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TA,有一種掌握了決定權的當家作主的感覺。
4. 凡事給孩子心理準備時間
“驚喜”的那一套不適合放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身上。每次準備要帶孩子做什么,最好都提前和TA講清楚,對周圍的一切都能了解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比如帶孩子去玩,要提前一天晚上告訴TA:我們明天要去哪玩、要做些什么等、幾點出發等。
5. 給孩子立規矩
制定家庭規則,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一時期的孩子處于秩序敏感期,不妨趁著這個敏感期,多養成一些好習慣,也可以避免孩子因為任性出現一些過分、越界的行為。
6. 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和空間
我們應該學會判斷孩子的哪些行為沒必要大驚小怪,哪些行為又是值得鼓勵的,尤其是一些出于好奇心的探索,讓TA多一些經歷和體驗,多一些成長的空間,孩子自然會減少抵抗情緒。
7. 教會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
2-3歲的孩子還不能清楚地理解各種情緒。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讀情緒管理方面的繪本,比如《我的情緒小怪獸》《把壞脾氣收起來》《暖暖兔我的情緒管理圖畫書》等,讓孩子了解情緒的知識和一些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附贈Pongo育兒秘籍
4個萬能金句,收服第一叛逆期的娃
記住這4個萬能金句,順利養成好性格:
★【1】?“讓我們來比一比...”兩歲的寶寶雖然很執拗,但同時競爭意識也逐漸萌發,爸媽們可以抓住寶寶的競爭心理,引導寶寶做事!
★舉例:
寶寶快來吃飯啦!我不吃!
寶寶來刷牙啦!我不刷!
但如果換一種方式——
娃可能就屁顛屁顛地跑過來了。
★【2】“你是要A還是要B?”命令的語氣一方面會讓叛逆期的寶寶哭鬧,另一方面會干涉寶寶自我意識的萌發,不利于養成娃獨立思考的意識。
建議用選擇去代替命令。
★舉例:
爸爸說對寶寶說:出去玩只能帶一件玩具!這個小火車給你。
叛逆期的寶寶,可能就會拒絕:我不要!
但如果給孩子一點選擇權,用商量的語氣對娃說:寶寶,你是想帶小火車,還是想帶小熊貓呢?
娃可能就會自己去思考,選擇自己滿意的玩具。
★【3】把“不行、不可以”換成“你要...”對待孩子的危險行為,很多爸媽習慣性的第一時間制止,對他說這樣“不行,很危險...”,但孩子卻總是不聽。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而是他不懂“危險”這個概念。
與其一味制止,不如給他一個簡單明了的動作指示告訴他應該怎么做。
★舉例:
把“不可以”換成“你要坐下”;把“你怎么還不睡覺”換成“你要躺下睡覺”;把“不可以挑食”換成“你要把青菜吃光”。
★【4】?“這個任務交給你了!”當然,家長也不能一味遷就孩子。
除了危險的事要及時制止,爸媽還可以適當交給孩子一些制定規則的權力,更好地幫助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及秩序感。
★舉例:
當娃總是亂扔玩具時,爸媽可以對孩子說:玩具擺放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是玩具的小主人。
并且讓娃參與日常的規則中:
毛巾牙杯擺放的任務就交給你了...監督媽媽飯前不吃零食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記得要在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后,及時給予表揚喲!
"可怕的兩歲",既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又是他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父母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別讓2歲"叛逆期"充滿"斗智斗勇"的火藥味,耐心且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更快度過這個階段。
不急躁,耐心等,“可怕的兩歲”也會變成“可愛的兩歲”。
除2歲左右的寶寶第一叛逆期外
孩子還會經歷其他叛逆期嗎?
接下來一起跟著pongo
繼續探索孩子成長的秘密
▼▼▼▼▼▼
02七歲左右【兒童叛逆期】
?關鍵詞:矛與盾??
當孩子到了6歲之后,又開始迎來獨立意識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他們離開了幼兒園,開始了小學生活,新的環境,新的學習內容,孩子慢慢覺得自己長大了。最重要的是,他的世界中心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自己。
具體表現為唱反調、頂嘴,而且自尊心很強,很多事情想由著自己性子來,跟父母的沖突也開始多了起來。
比如吃不吃蔬菜、能不能出去玩、什么時候做作業......一句話不對頭,壞脾氣馬上就來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的源頭在于對父母設立的規則的不滿。
家長該如何應對
1. 謹慎評價
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問題很多,但也很愛面子,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
如果出現一些小毛病,闖一些小禍,父母就開始指責抱怨,甚至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標簽,如:淘氣包、調皮鬼、闖禍精......孩子的表現也會隨著這些負面標簽變得越來越差。
? 所以這個時期,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即使做錯了事情,批評也應該對事不對人。
2. 信任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格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所以爸爸媽媽要懂得適度放權給孩子。
??讓孩子參與家中他能理解的事情的決策,比如出去玩,征求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買文具,讓孩子自己挑選等等,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信任。
3. 客觀看待孩子頂嘴
6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會和大人頂嘴,很多大人覺得這是很不應該的,其實頂嘴的孩子并不完全是壞事,反而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志。
??這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們要懂得從孩子的反駁中看到他的需求和感受。
0312歲之后【青春叛逆期】
?關鍵詞:“火星”撞“地球”??
如果三個叛逆期,一定要排個名,那么青春期的叛逆,火藥味無疑是最濃的。
經常聽到父母抱怨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多難管教。
“兒子越大越不著家,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嘮叨!”“女兒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薄敖裉旌妥x高中孩子吵起來,太生氣打了他,我現在該怎么辦?”?......可以說,十幾歲的孩子叛逆起來,最讓父母困惑和無助。
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更加向往獨立和自由。
家長該如何應對
1. 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父母關系變得僵化,他們常常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電視劇《小別離》中朵朵一直聽話乖巧,卻在某天也開始對父母大喊大叫:“你們尊重過我嗎?在你們眼里,除了成績還有什么!出去!出去!”
其實,不是父母的愛錯了,而是我們表達上出了錯。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學業,很少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于是他們漸漸關上心門,自然會拒絕管教。
所以孩子在青春期,更要與他保持良好親子關系。
其中,聽比說重要得多,放棄居高臨下的互動模式,多問問孩子怎么想的,一定讓孩子明白,不管多大,爸爸媽媽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2. 尊重孩子,減少控制
在他們小的時候,你可以打,可以罵,用盡父母的權威,但當孩子大了,你會發現你打不哭他,嚇不到他,怎么罵,他都低著頭不說話,然后用他最叛逆的方式去反抗你。
這個時期,越高壓,反而反彈得越厲害。
叛逆期的孩子,你越管,孩子越反感。不妨在大原則下,多聽孩子怎么說,發自內心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孩子的叛逆期,不是洪水猛獸,也沒有那么可怕,只是在提醒我們,孩子長大了。
作為父母,需要去汲取新的養分,給予孩子有力的引導和支持,才能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非常時期。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