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2wwsy"><button id="2wwsy"></button></table>
  • <nav id="2wwsy"></nav>
  • 首頁 > 中心資訊> 9~12個月大寶寶喜歡扔東西、動手打人怎么辦?

    9~12個月大寶寶喜歡扔東西、動手打人怎么辦?

    文章標簽: 9~12個月大寶寶喜歡扔東西、動手打人
    2017年06月30日 1609

    媽媽發現最近寶寶坐在寶寶椅上吃飯,把碗和小勺子扔到地上,撿起來給他,繼續扔;

    讓他用手抓水果吃,他把水果捏個稀巴爛;

    拿繪本給他讀故事,搶過來往地上扔,還示意你再拿給他;

    和他玩的好好的,他突然就對著你的臉或者頭一巴掌拍下去……你疼的齜牙咧嘴,他還乖乖地看著你,甚至對你笑……


    我的小寶寶,你這是怎么了呀?!



    手的發育需求
    扔碗、扔勺子、捏食物、扔繪本、拍頭……寶寶這些行為,都圍繞著“手”。

    其實,在寶寶4個多月開始時,就開始了使用手的征程,然后開始鍛煉他的手指、關節、抓握。

    到了7個月開始,寶寶的手開始靈活了,對外界事物的操作更成功了,這種成功讓寶寶進一步探索手的功能,以及用手做事以后所帶來的效果。

    扔碗扔勺子,能聽到掉落到地上的聲音,看到它們在地上打轉。扔繪本,聽到咚一聲,或是頁面散落開來。捏水果,水果變樣了,還有汁水流下來;拍了媽媽,媽媽夸張的表情和聲音。手,簡直創造出太多好玩的游戲了。

    寶寶的目的是“我想用手試試效果”,而不是想要破壞物品或是攻擊人。


    ·
    手的敏感期的學習
    寶寶在一歲前沒有邏輯思維能力,他的思維和經驗全部都從實際操作中積累。

    手作為寶寶最好的感知外界的工具,幫助寶寶探索世界。

    通過手來做“扔”這個動作,他感受到“高度”、體驗“重力”,積累“音色”。

    通過用手“捏”“拍打”,他感受到自己與外界的關系,在皮膚、肌肉下留下記憶。

    我們回顧一下,寶寶在一歲前,甚至是一歲多,看到新鮮的事物,是不是都一定要在手里摸一摸。


    對于寶寶來說,手的活動其實是寶寶在通過手在學習:手眼協調的能力、搭積木、寫字畫畫、折紙……


    ·
    手通過重復操作進行學習
    當寶寶把東西扔掉,再示意我們拿還給他,是寶寶在重復學習的過程。

    一次兩次的操作,絕對不足以讓寶寶就記住、學會一個概念,因此,他的手會不斷做這個動作,不斷示意我們再拿給他。

    而有的物體,比如燈的開關,按一下,燈就會亮或暗,這種時候,寶寶就在自己給自己重復。

    所以寶寶把你給他的東西又一次扔掉,不是要挑釁我們,而是真的在和我們說:我還想體驗、我還想學,我還沒學會。


    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寶寶的學習的自主性、專注力其實在被悄悄的培養起來。

    ·
    不希望寶寶習慣性扔東西、打人
    寶寶的成長除了有手的需求,還有社會性的需求。

    所以,當我們希望寶寶知道有些東西不能扔、我們自己一直彎腰撿很累、我們被打了很疼時,我們當然也可以做一些來引導寶寶。

    比如當寶寶迷上扔一些特定的、能扔的物品時,我們可以讓他坐在地上扔,這樣可以鼓勵他自己去撿;不希望他扔的東西,我們要收納好。


    寶寶把我們打痛時,我們可以握著他的手,讓他體驗輕輕地摸是怎么樣的感覺,讓他知道哪里可以拍打。
    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寶寶呢?


      游戲方法  

    A  和孩子對坐,來回扔

    B  靠枕游戲
    可以大力拍、扔、捏、對扔,撿也沒那么累,還可以鼓勵寶寶爬過去拿

    C  洗澡時,拍水,抓水

    D  Give me 5!

       給家長的提醒  

    A  手的敏感期和其他敏感期的交織
    當寶寶對手有高速發展的需求時,寶寶對口腔的依賴也還是很大。所以寶寶極有可能一邊扔一邊啃。

    寶寶也會對細小的物品表現出興趣,喜歡用手去摳或者是捏。
     
    B  手的敏感期的發展
    對手的發育需求,一直會持續到寶寶兩歲多的時候。兩歲多,寶寶的活動范圍更大,動作更快,而他對手的需求還保留著,所以孩子可能會顯得“破壞性更強”,扔東西、打人的行為還是會有。

    所以,我們記得,這些游戲可以一直陪寶寶玩,當他大了,我們也仍然需要思考,這些破壞性的行為,是不是因為敏感期的需求而引起的。

    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观看青青_亚洲 无码 精品_久9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亚洲日韩国产综合_超97碰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