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紐約國際南京城東早教中心:如何科學選擇早教音樂,培養寶寶音樂感知
早教和胎教,誰更重要?
許多父母很重視音樂胎教,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半年間卻開始忽略音樂的重要性,或者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系統地對此階段的嬰兒進行音樂早教。
0—6個月的嬰兒不僅有了聽覺能力,而且也具備了聽覺辨別能力,所以這個時候對寶寶進行音樂教育,比胎教時更有必要。此階段適當地給寶寶聽些音樂,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同時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聽力。
至于音樂類型不用限制得那么嚴格,無論是交響樂還是鋼琴曲、歌曲,只要有優美的旋律,格調高雅一點就行。但是時間段和情緒一定要把握好,比如當孩子將要入睡的時候應該聽安靜柔和的搖籃曲,使他的情緒安定。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對它形成一定的“依賴性”,每當這類音樂響起的時候,他就能很快地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給孩子放的音樂節奏要慢一點,起伏不要太大;曲子盡量短一點,也不要讓孩子連續聽很長時間。要讓孩子對同一個曲子形成印象,這樣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經典和現代,哪種更合適?
在早教音樂的選擇上,家長都趨向于選擇世界經典曲目,一方面覺得經典的就是好的,具有拿來就能用的特點;另一方面,經典可以省去許多的甄別時間。
經典音樂經過長期的沉淀,證明了它的價值。但是在音樂早教這一塊,并不是所有的經典音樂都適合。經典音樂豐富多彩,但是節奏太快或太慢都不能用于早教,例如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師的音樂雖絕對屬于經典音樂,但其作品中充滿了情緒起伏和強烈的宣泄個性的過分張揚,并不合適作為嬰幼兒早教音樂的首選。
最有利于開發幼兒大腦潛能的音樂,應該是每分鐘60拍左右的音樂。例如巴洛克音樂每分鐘約50~7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致相同,使我們的脈搏和呼吸在這一節拍上趨于中和與穩定。巴洛克音樂的低振幅、低頻率又可以誘發與增強我們大腦中的阿爾法波。當大腦內出現阿爾法波時,能夠促進腦內嗎啡的分泌,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態,讓人進入一種超級腦能境界,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人聲和“機器聲”,誰更有效
有家長怕自己“五音不全”,所以不敢對著孩子唱歌,取而代之的是給孩子聽大量詩詞,希望讓孩子在這一方面捷足先登。
其實,父母本身的音樂素養對于寶寶的音樂早教的確有影響,但不是最重要的。不妨和寶寶面對面坐著,讓寶寶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或者模仿小貓、小狗、小鳥的叫聲,或讓寶寶聽大自然中風、雨的聲音,以引起寶寶的興趣,這樣多感覺地去體驗和享受整個過程,也是音樂早教的一種方式。
而那些尚不具備語言能力的寶寶,其頭腦的儲備也是極為有限。格式有嚴格要求、韻語特別講究的古詩詞,對此時的寶寶而言是一種負擔。優美的、節奏適中的音樂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潛移默化中對寶寶的情緒、人格塑造意義重大。
但是,對寶寶音樂感受能力的訓練不宜太長,每天安排10~20分鐘即可。如果太長,會引起寶寶的聽覺疲勞,甚至會使寶寶對音樂感到厭煩。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查看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南京早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