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冬季孩子這樣保暖會致命!小心“蒙被綜合癥”~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因為工作原因,將孩子托付給老人代養。
但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媽媽擔心寶寶熱到的時候,老人們卻擔心寶寶會冷到,育兒理念上難免產生分歧。
OK,不跑題。今天不是講隔代育兒,而是要說冬季寶寶的冷暖問題。
很早就有新聞報道,1歲的孩子在睡覺時停止了呼吸,且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無論新聞如何加大報道力度,
兒科醫生如何強調,還是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那就是冬天里的殺手——蒙被綜合征。
1、什么是蒙被綜合征
“蒙被綜合征”也稱“嬰兒捂熱綜合征”,很多都是夜間蒙被睡覺后發生意外,
小嬰兒無力掙脫燥熱、缺氧環境,家長發現時已十分嚴重或死亡。
顧名思義,“捂熱”就是指由于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導致出現以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
2、蒙被綜合癥有什么表現?
有明確捂熱史,如蒙被蓋被過嚴過厚,居室溫度過高,懷抱嬰兒、乘坐車船、外出途中包裹過多過緊,所在環境溫度過高、擁擠通風不良等,出現如下表現:
3、如何預防蒙被綜合征的發生
蒙被綜合征多發生在冬季和初春,很多人認為冬天冷要捂,春天過度也要捂,所以一不小心就給寶寶穿多了。為了做到不過分保暖,首先就要弄清寶寶冷暖與否。
探穴位
冬天寶寶最怕冷的穴位 — 大椎穴,只要輕輕用手掃一下這個穴位,就可以判斷寶寶的冷暖情況了。
這個穴位位于寶寶的頸椎下側,媽媽用手接觸附近皮膚,若皮膚干燥則說明寶寶的穿衣正好,
若皮膚發燙、潮濕,則說明寶寶衣服穿多了,若皮膚溫度過低,則說明需要適當添加衣物。
?
所以,想要探知寶寶的溫度,就要時不時留意這個穴位,常常摸一摸。
?
看臉色
6個月之前的寶寶主要以母乳喂養為主,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額外補水的,但是真若是遇到寶寶缺水時,還是要補充水分。
冬天天氣較為干燥,更需要留意水分流失。
有時候寶寶并沒有出汗,但臉色卻通紅溫度偏高,可以判斷寶寶熱了,需要適當減少衣物和被子。
如果寶寶體溫偏高,但面色不是通紅,反而蒼白,則需要引起注意,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癥狀了,建議攜寶寶就醫。
?
使用睡袋
相較于給寶寶蓋小被子,不如使用嬰兒專用睡袋,在晚上爸媽睡得比較沉的時段,可以穩固寶寶睡姿,防止寶寶動來動去,將臉埋到被子里。
?
睡袋可以將寶寶牢牢的固定住,不會掙來掙去后讓身子向下移動,也不會蹬來蹬去讓身子暴露在空氣中,
所以使用睡袋除了可以防止蒙被綜合征的發生外,還可以一整夜保暖,將溫度鎖在被子里。
?
但即使這樣,媽媽也要在半夜醒來查看一下寶寶的情況,默默大椎穴,看看溫度合不合適。
室內溫度
寶寶房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0~22℃之間,不要過高。順帶一提,除了寶寶要溫度外,產褥期的媽媽也需要控制溫度。
老人家總認為,產褥期的媽媽要捂著,不能洗澡,不能著涼。不能著涼是沒錯,畢竟剛生產完身體較弱需要養著,但捂著就有些沒道理了。
?
悲劇總是無獨有偶,新聞也曾報道過月子中的女性因過度捂著而喪命的新聞,所以控制溫度真的十分重要。
?
另外,白天在室外空氣質量為優時,應定時開窗通風,置換室內污濁的空氣,還可以有效防止細菌滋生。
?
還有,習慣在室內使用加濕器的家長,要注意加濕器的使用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加濕器用水要使用礦泉水,
自來水是不合格的,會令寶寶患上“加濕器肺炎”,而且加濕器也需要定期清理。使用加濕器時,水里不要添加任何東西。
?
分床睡
在一些西方國家,寶寶一出生就會睡在自己單獨的小床上,現在隨著國內媽媽思想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寶寶分床睡這件事了。
?
寶寶和爸媽同床睡是有風險存在的,尤其是睡在爸媽中間的情況。
爸媽睡覺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兩人之間堆積,會造成寶寶所處空間的氧氣稀薄,使寶寶睡眠質量下降。
更可怕的是寶寶和爸媽睡在一張被子里,那樣很容易發生蒙被綜合征。
?
所以,在寶寶出生后到3歲前的這段時間里,建議在爸媽的大床旁安置寶寶獨立的嬰兒床,不僅方便夜里照顧,還可以減少蒙被綜合癥的風險。
養孩子的確不容易,生活中任何小事都要家長想到。孩子,尤其是一歲以前的孩子,幾乎沒什么自保能力,
最能依仗的便是家長,所以為了寶寶的安全和健康,第一道防線,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守好。
更多精彩,關注NYC紐約國際濟南綠城中心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