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紐約國際西安尚中心,寶寶發育關鍵期,家長們都把握好了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段內,他會毫無理由的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不斷重復,直到受到新的事物吸引,從而轉移注意力和行動力。
這是敏感期,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期。把握好孩子的發育關鍵期,不僅可幫助寶寶更好更快的學習,家長也更輕松。
1、第一個叛逆期
3歲半的媛媛最近總愛發脾氣,什么事情都要順著她的意思做,否則就開始大哭大鬧。比如下雨天媽媽怕她感冒讓她穿外套,但是媛媛死活不肯,非要只穿連衣裙。
專家解答:2歲半~4歲,通常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
他會任性、不講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就大哭大鬧、不依不饒,常常是只有按著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來一次時,他才會罷休。
育兒建議:這時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識,他是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支配他的生活和周圍所有的人和事。
使用自我成了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父母應當運用智慧引導孩子如何掌握、支配自我。
比如,通過和孩子多對話,了解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的想法,然后告知他這么做和不這么做的兩種結果,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久而久之,讓他知道選擇會產生后果,后果也將有自我承擔的道理,這也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2、暴力語匯期
4歲的多多最近老愛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吵架。一個不順心就對小朋友指手畫腳,甚至是出現“你滾??!”這樣粗暴的詞匯?;氐郊?,爸爸有時不小心逗他是“小笨蛋”,多多也會當真的還擊說:“你才是笨蛋!”
專家解答:“笨蛋”“傻瓜”“去你的”,這些聽上不雅,還充斥著暴力色彩的語匯,總是會在出3歲~5歲孩子的嘴里不小心冒出來。
究其原因,是孩子在這一時期發現自己的語言原來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往往是運用那些成人反感、不喜歡的詞匯。
父母對孩子講粗話的反應越強烈,孩子就會越愛說。
育兒建議:1~2歲是孩子說話的敏感期,學習模仿成人的發音,是這個階段他最愛做的事情。
當孩子進入3歲~5歲時,他的說話能力明顯提高,一些短句子的運用更有邏輯。
他也試圖運用語言的力量來看周遭人的反應。幼兒期的孩子說臟話基本上都是在模仿,覺得好玩。
因此不要從道德品質的角度去批判,而應教導并積極暗示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其次,想要發揮語言的力量,還可以通過與父母對話、講故事解決。
比如,你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看繪畫書,并且分別扮演角色,當孩子說出自己的臺詞時,你可以表現出驚訝、驚喜,甚至是驚嚇的夸張表情,來配合孩子的角色臺詞,這樣也能滿足孩子對于語言力量的探究。
3、著眼小事物的時期
當媽媽給1歲多的妙妙喂完奶后,她會用小手揪媽媽的頭發,而且上下不停地摸索著;當媽媽拿著搖鈴逗她玩時,妙妙也會好奇地試圖去舔一下,眼睛緊緊追隨著小搖鈴。
專家解答:1~2歲的孩子正處在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階段。
大部分的多家長對此的第一反應就是阻止,總感覺細小的東西不僅不干凈,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危險。
但是,如果能利用好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成長特點,也能培養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比較能力。
育兒建議:一旦發現孩子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父母就可以著手給他一些必要的支持,協助他更好地發展。
比如,父母可以準備一些小繩子、小豆子之類的,散落在角落中,讓孩子去發現,并引導他觀察,這些事物在他雙手的作用下,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并用孩子理解的語匯將這一過程表達出來。
父母的這種回應對寶寶會產生鼓勵,并引導他把游戲的重心放在觀察這件事上,既可以防止出現危險,又可以拓展他玩的思路,可謂一舉兩得。
4、人際關系敏感期
4歲的琪琪比較害羞,由于爸媽工作調動,來到新的幼兒園后,都沒有怎么交到朋友。幼兒園老師發現后主動帶著琪琪跟其他小朋友玩,讓琪琪和小朋友們分享了玩具,很快地,他就交到了新朋友。
專家解答:孩子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興趣相投的伙伴,再到和自己的朋友相互依戀。
從2歲~5歲這段時間內,孩子就在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一些社交行為也在這個階段開始建立并形成。
育兒建議:在孩子相處時,難免會引發矛盾、想要控制對方等,這在年幼的孩子中時常發生。
所以,在交朋友的初期就要建立規則,比如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怎么和人友好相處,尊重對方,不能有制約朋友的想法等。
此外,在遇到矛盾時,如何處理等都需要孩子去學會和實踐,如何磨練自己的社交能力是這一時期的重點。
5、數學的敏感期
4歲的朵朵最近對數字非常迷戀,每天上下爬樓梯時,她總愛從1開始數起,一直數到30為止,然后再不厭其煩地從1重頭開始數。
專家解答:孩子在4歲左右時,會出現一個“數學敏感期”,他總是愛問:這是幾個?現在是幾點?有幾個人?
這時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邏輯是怎么一回事,他們只是能將數字和數量進行配對。
在孩子數學智能的最初發展階段,如果父母能用心教會孩子立體地掌握數字概念,這會有助于他在進入小學后,不再苦惱數字帶給他的學習痛苦。
育兒建議:在孩子學數學的過程中,不少家長往往把數學當一種死的知識來教,有的家長還認為教得越多越好,有些家長自以為讓孩子數100以內的數、背誦乘法口訣就可以了。
實際上,學數學的意義在于鍛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父母應當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概念、了解簡單的幾何圖形,明白事物的空間關系、時間關系,掌握一些簡單的數學操作技術,比如自然測量等,從而發展孩子邏輯思維的同時,還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空間想象能力等。
更多育兒知識,關注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頁面
< 上一篇:『中獎名單』萌寶大賽領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