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2wwsy"><button id="2wwsy"></button></table>
  • <nav id="2wwsy"></nav>
  • 首頁 > 早教頻道 > 健康疾病 > 霧霾之下三位母親的選擇:忍耐、行動、逃離......

    霧霾之下三位母親的選擇:忍耐、行動、逃離......

    文章標簽:霧霾,呼吸,逃離
    發布日期:2017-01-04

    豆媽說:1月2日,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豆媽早上起來就打開手機看天氣預報,很好,霧霾指數63,于是我們迅速的起床梳洗,準備帶孩子出去玩,要知道,因為重度霧霾,我家的小豆包已經被困在家里兩天了。


    但是一開窗,我就會后悔了,一鼻子濃濃的霧霾味道,感覺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天氣預報說:因為擴散條件不好,本應晴朗的天氣并沒有維持多久,霧霾又卷土重來。孩子可不懂這些,興高采烈的要沖出家門... ...我無奈的搖了搖頭給他戴上了口罩,其實我的新年愿望很簡單——只想讓我的孩子可以在北京的藍天下自由的呼吸... ...


    霧霾之下,三位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離開北京去了空氣質量更好的南方;有的在家中為孩子設置了重重“防霾網”;還有的母親決定和周圍的人一起行動起來。澎湃新聞記者 韓萌 吳越 周平浪 齊思蕾 編輯 唐筱嵐


    2016年12月20日,一路向北。


    上海開往北京的G126次高鐵列車依次經過蘇州、南京、定遠、徐州、棗莊……飛馳如一柄快劍刺入淡薄的白霧,又被瞬間裹挾而去,隱沒在愈發黏稠深重的前方。


    臨近山東省濟南西站,窗外的電線桿向后掠去,幾道電纜朝著遠方延伸,連著一個基站信號塔。再向遠,隱隱綽綽只望得見第二個的影子。過了濟南,基站不見了。土地、房屋、樹木……一同消隱了,視野里是白茫茫的一片。


    “咔嚓?!庇腥税咽謾C貼在車窗上,按下拍照鍵,自言自語道:“太可怕了?!?/span>


    隔一個走道,鄰座抱孩子的大姐自動接話:“昨天石家莊(空氣質量指數AQI)都破一千了,爆表!”手比劃著,她捂嘴笑起來:“給我家孩子買了個‘防毒面具’,這么罩著像個消防員似的,哈哈?!?/span>


    她懷里,兩歲七個月大的女孩在車廂里暫時卸下“武裝”,兩條肉乎乎的小腿不安分地蹬來蹬去,不一會兒下了地,蹣跚著來回跑起來。


    至河北省滄州西站,轉保定的大巴取消了——霧霾太重,高速公路封閉。再經北京倒換高鐵,出保定東站,手機APP監測顯示:AQI 361,嚴重污染。


    當日,北京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霾橙色預警;深圳空氣質量指數為61,“良”;云南麗江則只有 32,“優”。


    霧霾,呼吸,逃離

     2016年12月22日,河北省保定東站的乘客們在重霧霾中趕著乘坐高鐵。澎湃新聞記者 吳越 圖


    逃離


    “我真的從來沒有后悔過我做出這個決定:離開霧霾籠罩下的北京?!碧m燕飛說。


    2013年,她住北京東二環。家在四樓,蘭燕飛每天早上起床,會習慣性地走到陽臺上望望窗外。天時常是灰蒙蒙的,像個蓋子一樣,這讓她心情糟糕。 


    蘭燕飛是湖北人,2007年到北京工作,彼時的蘭燕飛從未料想,自己有一天會戴上口罩,而后離開。


    她記憶里對口罩的關注,是2009年剛和丈夫一起時。他在國外待了一年回來,每逢空氣不好就會戴上口罩。蘭燕飛覺得他有病。丈夫做實驗給她看:早上出去戴一天,晚上回來口罩就黑了。蘭燕飛心里服氣,行動不改:“太引人注目了,咱不是高調的人呢,別(戴口罩)讓人笑話?!?/span>


    直到2010年懷孕,眼見著空氣越來越污濁,她直覺地擔心未出世孩子的健康。


    除了開始戴口罩,她和丈夫商量后,去燕郊租了房。公司在東二環,不堵的時候開車單程也要一個多小時,后來值夜班,身體和時間成本都讓她有些吃不消。好在兒子出生時很健康,蘭燕飛松了一口氣。


    兒子一歲時,全家人搬回城區,蘭燕飛的父母隨之來到北京?!拔野志驼f,這空氣老有股煤味兒啊?!碧m燕飛回憶?!办F霾”這個詞,當時尚未進入他們的認知。


    霧霾,呼吸,逃離

    2016年12月24日,深圳,蘭燕飛和兒子在等公交車。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2012年,國務院發布空氣質量新標準,增加了PM2.5值監測。2013年1月12日,北京西直門北交通污染監測點PM2.5實時濃度達993微克/立方米,3天后,《光明日報》報道稱,北京兒童醫院日均門診量近1萬人次,其中30%是呼吸道疾病。


    那一年,兒子生了好幾次病。蘭燕飛起初只奇怪:孩子身體向來不錯,平時感冒也很快就好,為什么今年總是高燒不退?后來幾次去醫院,甚至凌晨掛急診,發現總排著長隊,而且都是家長帶著小孩。


    蘭燕飛回想,兒子一歲多時第一次嚴重生病發燒,她送孩子去醫院,開車時的視野特別不好?!拔揖桶l現一到霧霾天的時候,他就比較容易發燒,而且每次去檢查,幾乎都是呼吸道方面的問題,我就覺得應該和霧霾有關?!?/span>


    2013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布一項研究,將空氣污染確定為致癌原因之一。


    霧霾,呼吸,逃離

    接受采訪的蘭燕飛。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正在蘭燕飛決定做出一些改變的時候,有云南的朋友表示愿意提供一份工作。2014年春節后,她舉家遷往麗江。


    有人說她沖動,有人覺得她矯情,也有人說問:好不容易拿到了北京的工作居住證,孩子也進了一家不錯的公立幼兒園,還折騰什么呢?


    “我說他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沒有健康,其他一切都是虛的?!碧m燕飛說。搬家的心情是雀躍的?!罢娴臅薪夥诺母杏X?!彼叵肫饋?,語調里都帶著笑。


    剛去的時候,她保留了在北京的習慣,每天早起都會望向窗外。碧空如洗。上班經過香格里大道,正對面就是玉龍雪山,她每每忍不住去拍。一發到朋友圈,總有北京的朋友開玩笑說要拉黑她。假日出游,到雪山腳下的湖邊搭個帳篷,躺在草地上看云朵飄過,有時下點小雨,很快停了,便出現一彎彩虹。蘭燕飛想:“我要是在北京,肯定享受不到這個?!?/span>


    更重要的是,兒子到麗江之后再也沒有因為生病去過醫院。女兒是二胎,出生在麗江,最初的記憶里,天空是藍色的。


    “當然也會有犧牲,包括人脈、資源。關鍵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既然選擇了這個,我就會負責任,不會后悔。但我沒有辦法替別人做選擇,如果對你而言,工作是最重要的,房子是最重要的,你愿意為這個付出,選擇在北京待下去也是可以的,畢竟是個人選擇嘛?!碧m燕飛說。


    考慮到兒子上小學,2016年初,她和丈夫重新找了工作,搬到深圳。理論上,北京機會更多,根基更深,但北京的工作他們一概沒有考慮。蘭燕飛說,離開的時候她就沒想過回去。


    “空氣變好目前看來還很遙遠??赡?0年?不一定。50年?那我就太老了?!彼f。


    行動


    “我沒關系,但50年就是我孩子的一輩子?!碧锾鹫f。


    她從前不關心環保。2014年懷女兒時總咳嗽,才對空氣污染重視起來。后來看見網上一篇文章:“說洛杉磯霧霾,開始以為只是兩三天,結果沒想到一霾就是50年。一下子擊中了我?!?/span>


    田甜的兒子今年六歲。2016年7月到內蒙古親子游,導游帶大家去敖包許愿,兒子說出了一句讓她完全沒想到的話:“希望北京的天也能像內蒙古一樣藍?!?/span>


    她逗兒子:“那我們不回去了好不好?”兒子搖頭。


    “為什么不好?我們可以帶著爸爸、妹妹、姥姥、姥爺一起?!?/span>


    “我只希望北京的天像內蒙古一樣藍,我并不想離開北京?!?/span>


    田甜想起兒時的北京。她是部隊大院兒里長大的孩子,有一天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玩累了就躺在部隊里電影院前面的臺子上,看著天。天是特別純凈的藍色,有白云在上面飄,好像伸手就能夠到?!疤貏e美。在那以后任何時候,我聽到藍天白云,(腦海里)浮現的都是那個畫面。別人問我你最喜歡的顏色,永遠都是天藍色?!?/span>


    田甜的丈夫在北京后海邊的胡同里長大,是土生土長的“胡同串子”。這個城市承載了一家兩代人的生活記憶,“北京”對他們來說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家,也是扯不斷的情感和根脈。田甜羨慕那些從外地來的家庭:“他們有老家,實在不行可以回去??晌覜]有,北京就是我的家,我能逃到哪兒去?”


    2016年12月16日,北京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18日星期天,田甜一家人早早起床,準備去看少兒京劇。門后衣帽柜上兩排掛鉤,四個口罩。兩歲的女兒習以為常,自己動手,戴不好就喊哥哥幫忙。出門開車,兒子坐在副駕駛后面的位置,正對著車載凈化器的開關,他照例伸手按開。


    霧霾,呼吸,逃離

    2016年12月18日,田甜在北京某購物中心室內測得的PM2.5數值顯示為315.19。 采訪對象供圖


    這是田甜買的第一臺凈化器,同時買了家用版,擺放在客廳正中央。2015年上半年,她又給女兒房間添置了一臺。本次紅色預警之前,買了一臺放在兒子的書桌上。自己和丈夫臥室里那臺送給了爸媽,這一輪重污染來臨,她為父母又再下了一單??偣不私鼉扇f塊錢。 


    到了劇院,田甜從包里拿出一個霧霾檢測儀放在桌上。PM2.5數值穩定在251微克/立方米,她拍了一張照,心里很沮喪。剛在室外測到的數值是292,室內看來并沒有好多少。從劇院出來,她又去了一個藝術中心,一個大型商業中心,在每個地點選三個不同位置,將測得的數據和時間、地點、測霾表品牌等信息一起,上傳到微信群和公郵。


    當日與她同時行動的,還有16位北京地區的家長。兩天前,紅色預警啟動當日,微信公眾號“大小愛玩”發布了“全城測霾大行動”招募文案,并列出家長常帶孩子們去的室內游樂場、博物館等地,號召家長們來“認領”。超過70位家長報名。他們想知道,課停了,室外也不能活動,那除了裝滿空氣凈化器的家,孩子還能去哪兒。


    晚飯時間,兒子興奮地鬧騰。田甜心里的無名火“噌噌”往上冒,她警告兒子:“你今天老實點,別惹媽媽?!眱鹤有⌒囊硪恚骸皨寢屇阍趺戳?,不高興嗎?”田甜說:“媽媽累了?!?/span>


    她心累。當日檢測的所有室內空氣質量全都是嚴重污染?;丶衣飞?,她滿腦子都是畫面感:“可能沒實測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你看到那些數據,好像真的能看到你肺上正趴著這些顆粒?!?/span>


    第二天早上,田甜又去了一個博物館。室外,PM2.5數值一度超過400微克/立方米。她沒拍照。最終上傳的圖片數值是399?!按蟾?00是我心理的防線?!彼f。室內,工作日人不多,來的大多是學齡前的小朋友。田甜拿出霾表。兩分鐘后,她覺得自己要哭了。


    霧霾,呼吸,逃離

    接受采訪中的田甜。澎湃新聞記者  韓萌 圖


    博物館里的孩子們都很開心。沒有人戴口罩。田甜沒忍住,給“測霾大行動”的組織者打了個電話:“我真的很后悔,沒有帶一打口罩來發?!毕肫鸫饲暗撵F霾天,總有媽媽說要帶孩子去哪個室內游樂場“躲霾”,她就難過,覺得還不如在室外,至少孩子不會摘口罩。


    她想起前一天晚上車開進小區的時候,保安來開門。兒子突然問:“媽媽,保安叔叔沒有戴口罩,我有兩個口罩,我能不能明天給保安叔叔一個?”早晨出門前收快遞,兒子又批評她:“媽媽你能不能別老買東西?你不是說霧霾有毒嗎?你老買(東西)快遞員叔叔就要一直在外面了?!?/strong>


    這是田甜自己未曾有過的意識。欣慰之余,她覺得這次志愿參與的活動有了意義:“霧霾是這么擴散的,觀念也是這么擴散的?!磥淼氖澜缡撬麄儎撛斓?,你要讓他知道,他才會保護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strong>


    因此,盡管拿出霧霾檢測儀的時候總有莫名的心虛感,但這讓她更堅信參加活動的意義:“只有大家都有這個意識,對的那個人才是對的?!彼J為,商家主動監測并實時公布結果,才是該有的樣子。


    “全城測霾大行動”能促成什么成果,她并不確定?!白钇鸫a知道哪里不安全,不會帶孩子去?!彼f,即便測量數據不那么準確,也可以做個參考,更重要的是保持警醒,“只要還在討論,起碼還在關注。最怕的就是我們已經麻木了。如果沒有人不停地呼吁,習慣是遲早的事情?!?/span>


    如果可能,她也希望能帶來一些改變?!澳呐轮皇且稽c點呢,其實我們也就做了一點點嘛?!彼χf,“洛杉磯的抗霾行動,也是一群媽媽發起的呀?!?/span>


    她指的是上世紀50年代,洛杉磯一群家庭婦女自發組織的Stamp Out Smog(意為“驅除煙霧”)行動,她們做調研、寫報告、到政府請愿、向州長進言治理倡議,從二三十個成員不斷壯大,每有公開的環境污染情況聽證會,總會有數以百計的母親到場,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表達關切和不滿。這支焦慮的母親隊伍,成為推動洛杉磯治理空氣污染的重要力量。


    “我最大的焦慮就是害怕我的孩子不能自由呼吸?!碧锾鹫f。


    在《霧霾中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一文中,吳強寫道:“當那些兩年前不相信霧霾就是政治、嘲笑‘從我做起’的人們終于開始談論霧霾政治,意味著一種‘誰也無可逃遁’的環境責任意識開始生長。這既是一種公民責任,也是一種全球責任,并且可能超越個人主義,產生集體行動?!?/span>


    說起兒子的未來,田甜的丈夫開玩笑:“以前覺得男孩子嘛,要拼搏奮斗一下,爭取成功?,F在覺得,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把他養活到18歲,就行了,就不容易了?!边@個在很多年前田甜考慮去珠海工作時強烈反對的北京土著爺們兒,在這次紅色預警后,突然萌生了找一份國外工作的想法。他開始考慮帶全家人一起移民。


    “這就是所謂‘腦流失’呀?!北本┐髮W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在《長期霧霾的政治社會效應》一文中寫道。


    蘭燕飛和田甜兩個家庭的選擇,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他的預測:首先,人口將從大都市向霧霾尚可忍受的中小城市或山區遷徙;其次,如果國內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很可能誘致中高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但年輕的群體)中的一部分移民海外。


    防護


    “我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個,就只能做好防護?!倍己:绾軣o奈。


    她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高校當老師,女兒正讀六年級。無論從工作或孩子教育的角度考慮,她都無法想象搬遷。保定位于石家莊和北京中間,空氣質量常年排全國倒數,1996年她來此讀大學,記憶就蒙上了一層霧氣,只不知道有沒有霾。 


    “張家口是沒有霧的?!倍己:缯f起家鄉眉飛色舞。小時候鎮上有條河,很大很清亮,還有水鳥,她們放學都去河邊玩。今年夏天,她帶著學生去張家口的農村做調研:“對比太大了!張家口那個藍天,你看著都覺得暈?!睆埣铱诘貏萦晌鞅毕驏|南傾斜,是北京西北方的上風口,重污染企業也很少。


    都海虹懷念敢深呼吸的日子。自己走不了,她希望女兒讀高中時能出國交流:“趕緊走,走得越遠越好?!币院笞x大學和工作,她也希望女兒能去沒有霧霾的地方,錢賺多賺少都不重要。她籌劃著,等女兒上大學后,自己也不留在保定了,早點退休去別的地方。


    2016年12月21日下午四點,她去接女兒放學時忘了拿口罩,總是下意識地用毛衣領子捂住口鼻,盡管明知道沒用。保定當天的空氣,沒戴口罩讓她覺得窒息。


    車停在學校附近,提前等在路邊。這是都海虹現在的習慣。學校有夏令時和冬令時,有一次她記錯時間,讓孩子等了半個小時,至今想起來還懊惱:“我心里特別愧疚你知道嗎?就怎么能讓她在室外生生待了那么久呢?”


    等女兒和兩個小伙伴一起坐上車,她問:“教室的空氣凈化器今天開了嗎?”“開了?!迸畠赫f??諝鈨艋魇菍W校今年新裝的。由于天氣原因,秋季學期體育課基本停上,學生們都在教室里窩著。周二和周五下午的“陽光體育”也停了。都海虹覺得好笑:國家實行陽光體育計劃,是為了讓孩子們多鍛煉身體??蛇@天氣,鍛煉什么呢?


    霧霾,呼吸,逃離

    都海虹用棉簽幫孩子清理鼻腔。澎湃新聞記者 吳越 圖


    女兒是體育委員,特別愛運動。小時候,夏季的下午到晚上都在外面溜達,周末,都海虹常帶她騎車去植物園?,F在都改成了室內活動,比如看電影,或者去別的小朋友家玩兒。女兒總也待不?。骸皨寢屛页鋈ネ鏁??!彼F在一般都會回復:“你看這天兒,不準去?!?/span>


    都海虹也擔心在室內待久了,孩子玩手機、ipad 和電腦游戲的時間不可避免地延長。 “你都不知道我們有多么搞笑。一旦下完雨,天放晴了,空氣好了,整個小區那是傾巢出動??!帶著孩子,各種植物園、小區綠地,哪兒哪兒都是人。一到這種時候,我也跟她(女兒)說,別寫作業了,出去玩兒去?!彼诩依锏纳嘲l上,指著窗外。


    陽臺上擺著一排綠蘿。女兒騎著平衡車,在客廳窄窄的走道上來回溜。孩子的姥姥在廚房里做晚飯?!拔覌尳裉熘形邕€炒了一道‘防霧霾’的菜?!倍己:缧ζ饋?,“前兩天給我們端來一碗湯:‘喝!防霧霾的?!?nbsp;


    姥姥補充說,這是從微信上看來的,不知道管不管用:“非典的時候國家還會出防治藥方,現在也沒個專家出個(防霧霾的)藥方,讓咱老百姓自個兒配?!?/span>


    姥爺在旁邊樂。他覺得霧霾“防不住”,每天出門散步兩小時,他從來不戴口罩,但外孫女戴口罩,他是支持的?!岸继貏e擔心她,她才多大點啊?!倍己:缫舱f。她會自己忘記拿口罩,但從來沒忘記過提醒女兒。


    霧霾,呼吸,逃離

    都海虹在家中看著窗外。澎湃新聞記者 吳越 圖


    女兒去年夏天查出患有變異性哮喘,治了很久才好。都海虹不敢斷定是因為霧霾,但女兒從小患鼻炎,她覺得和空氣污染可能有關系:“夏天連續天氣好的時候,鼻炎就會好很多?,F在這種天,即使戴口罩,一大早就開始擤鼻涕,打噴嚏?!?/span>


    她自己配生理鹽水,想起來就給孩子清洗鼻腔:“洗出來的水都是黑色的?!比ツ觌p十一,都海虹囤了好多口罩,今年上半年又買了一箱,至少有50只,到現在還剩一大盒。家里是復式結構,樓上樓下各放一臺空氣凈化器。都海虹打算今年再買一臺。


    2016年底這一輪PM2.5數值爆表,對其他城市的人來說是空氣污染嚴重的體現,對生活在保定的都海虹一家,只是常態里的小波動而已:“看一眼,哦,這么高。第二天起來再看一眼,哦,又這么高?!?/span>


    相比較而言,都海虹更看中平日里多出的幾個藍天。對比往年,她覺得保定今年已經好了很多:政府下了死命令,關停了很多企業,環保補貼力度也大,大晚上都有灑水車一趟趟在街上跑?!爸卫恚F霾)是有點效果的,只是這幾天PM2.5的濃度好像比往年強(而已)?!彼f。


    霧霾,呼吸,逃離

    2016年12月22日,站在保定東站外的人們。澎湃新聞記者 吳越 圖


    二樓的墻上掛著很多照片,都是女兒出去旅游時拍的:貴州、海南、桂林、秦皇島、大連……只要有假期,她都帶著孩子出去,近幾年尤其考慮哪里霧霾少,所以總往海邊跑。自駕游時,車上常備帳篷、防潮墊等各種裝備。每次出去玩兒都帶著狗。


    “一到綠地上,孩子和狗就去瘋狂地撒歡兒啊?!倍己:鐡]著手描繪當時的情形。她覺得心酸。對比起自己,女兒的童年太可憐了。


    “去了那么多地方,你最喜歡哪兒???”記者問都海虹的女兒。


    “哪兒都喜歡?!彼卮?。


    “總有個比較喜歡的嘛?!?/span>


    “有藍天就行?!?/strong>


    文章轉載自澎湃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男孩 女孩
    提交
    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观看青青_亚洲 无码 精品_久9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亚洲日韩国产综合_超97碰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