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2wwsy"><button id="2wwsy"></button></table>
  • <nav id="2wwsy"></nav>
  • 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為孩子之計深遠,父母要懂得適當“放手”

    為孩子之計深遠,父母要懂得適當“放手”

    文章標簽:家庭教育,對孩子放手能讓孩子更獨立更自信
    發布日期:2017-07-07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我們都懂,可是怎樣才是真正對孩子好?很多父母可能并沒有用對方式?,F在的孩子都是在家人的關愛中長大,家人對孩子關懷備至,事事包辦,也導致許多孩子完全沒有了自理的能力。NYC紐約國際覺得,家長要懂得對孩子放手。


    家庭教育,對孩子放手能讓孩子更獨立更自信


    “8成送孩子進校門的家長一手攙娃、一手撐傘,身上還背著沉重的書包;有老人蹲著給娃換鞋,卻被娃埋怨?!苯?,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在看到如此情景后,給600位家長發短信,要求家長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結果僅有兩名家長回復。吳海燕因此被稱為“最郁悶校長”。她的“郁悶”,也引發了社會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反思。教育專家表示,父母包辦一切,容易讓孩子養成被動型人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家庭教育不只是教育孩子學習,更應該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我國,“隔代”教育的模式十分普遍。年輕夫婦忙于工作,爺爺奶奶承擔了照顧和接送孫子、孫女上學、放學的任務。這樣的模式本身并沒有任何可質疑之處,只是現在的孩子們不同于爺爺奶奶小時候有多個兄弟姐妹一同生活的環境,生育孩子的數量受到控制,讓孩子們不懂得競爭、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再加上爺爺奶奶沒有了工作上的壓力,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包容甚至溺愛孩子,這實際上都讓孩子們始終處于一種被關愛、被替代的環境里,讓孩子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日子。


    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的做法,是對學生和家長的要求,也是對社會的呼吁。其要求小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希望孩子們對家長的“代替”說“不”,要求家長不能進入校園,其實是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習慣培養。雖然學校教育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但作為家長,更應當放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為家長分擔。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可能總是生活在家長的羽翼下,總有迎接挑戰、承受風雨的時候。


    孩子們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也是健康成長所必須的過程。家長往往習慣和滿足于看到孩子長高、健康,習慣和滿足于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卻疏于培養和鍛煉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家長培養教育孩子做事,培養孩子尊重成人的勞動,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長的一員,合理分擔家庭事務,也是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應盡的義務,能讓家庭更加溫暖、幸福,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環境里敢于面對各種挑戰,不怕困難和挫折,做一個心態健康、敢于擔當而又愛勞動、愛自己、愛家人的人。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就承擔孩子的所有事務,對孩子放手,也是家長是否成熟,是不是關心孩子,是不是懂得教育的基本素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吃點苦,但再苦也沒有上世紀出生的人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夠走過來,孩子也一定能走過來。孩子在人生的旅程,可能會摔倒,但摔倒了爬起來,也是一種成長。逐漸放手孩子,讓他們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和空間,一邊祝福、引導孩子,一邊支持、認可和鼓勵孩子面對失敗與挫折,孩子們才會更加堅強,更能自信地走向未來。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

    男孩 女孩
    提交
    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观看青青_亚洲 无码 精品_久9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亚洲日韩国产综合_超97碰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