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你打孩子嗎?如果不動手,怎么教育好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的父親就是信這話為真理的典型代表。尤其在小學期間,動不動就會出手,導致小時候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害怕。記得有一次他大發雷霆動手打我,結果“失手”把我牙齒碰傷滿口是血,現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你打過孩子嗎?你認同打孩子這種行為嗎?NYC早教中心是不贊成打孩子的,因為“逼急了”而打孩子往往都是父母情緒比較失控的時候,“失手”打孩子可能會控制不好輕重。如果不是被孩子“逼急了”,爸媽應該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慢慢和孩子耐心交流,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動手。
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比如靜坐板凳、站墻角、禁閉等。這些方式都是通過權利限制來達到讓孩子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同時可以讓孩子思考自己的錯誤和問題。而關于禁閉這種方法,就是隔離孩子和外界的接觸,這種方式的懲罰盡量在孩子年紀不大的時候進行,可以有較好的效果,同時讓爸爸媽媽樹立權威。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壓迫感,導致孩子有“報復”的心態,所以,除非是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不然這些方法要慎用。
耐心和孩子講道理
很多爸媽都會覺得,孩子還小,不需要和他們講道理,他們也不一定可以聽懂。所以常常忽略了,講道理往往也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span>
有些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就會試探性地去觸碰爸爸媽媽的“底線”。當他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往往就會哭鬧不止,甚至有的寶寶還會在地面上打滾。這真的讓爸媽哭笑不得。那么面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講道理真的有用嗎?
其實只要在孩子的理解范疇之內,和孩子講道理是有用的。而且要比上面說的“權利限制”的懲罰更有積極的作用?! ?/span>
面對孩子的問題,爸爸媽媽的耐心是第一步。然后要仔細詢問孩子做這件事情的原因,也許在孩子的視角里,他并沒有犯錯。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我們可以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的方式來勸導他們。
定制人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
我們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類似于“家規”的條例,里面有類似“吃飯前要洗手”,“襪子不要亂丟”,“要尊重他人”等等。然后寫上,如果犯了,應該被打幾下手掌心。重點在于,我想要和孩子強調的是,我們是平等的,所以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遵守這樣的規則。就算是爸爸媽媽沒有做到這些,孩子同樣可以“懲罰”我們。這可以讓孩子在守規矩的同時,不會一被懲罰就認為是自己太弱小,所以才要一時認錯,而是可以認識到,自己是因為沒有遵守規則而受到懲罰?! ?/span>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多一點耐心,盡量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打”來解決問題,其實只要耐心的和孩子多溝通,教育的效果會比打要好很多。
>下一篇:面對“跨年霾”如何保護孩子,做好防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