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
家里的寶寶都8個多月了
怎么還不會坐?
什么是感統失調?
感統,全稱為感覺統合,是嬰幼兒時期孩子發展的頭等大事;是視覺、聽覺、嗅味覺、觸覺、前聽覺、平衡感、本體感這些感覺信息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的反應。
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所以對嬰幼兒進行適當的感統訓練十分必要。
知識點1
1.以下哪個階段是感統的最佳矯正期?
A. 0-3
回答錯誤 ?
解析:0-3歲是感統的形成期,也是對寶貝進行感統訓練最好的時期。
B. 3-6
回答正確 ?
解析:3-6歲是感統的最佳矯正期,對于早期感統訓練做的不到位的孩子來說,這也是最佳的補救期。
C. 6-13
回答錯誤 ?
解析:6-13歲是彌補期,盡管也有一定的概率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感統,但是會耗費巨大的精力,且效果難以企及到早期的一半。
D. 13+
回答錯誤 ?
解析:13歲感統基本定型,基本上沒有矯正的必要了。
感覺統合是嬰幼兒腦發育的自然途徑,值得父母重視,同時感統訓練也是完全可以順勢而為的,不用去上極其昂貴的感統課程,在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展一些小練習。
在判斷寶貝是否需要感統訓練之前,我們首先要來看一下,感統失調有哪些比較突出的表現:
知識點2
1.寶貝在戶外玩耍時,以下哪一項不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A. 不肯蕩秋千、滑滑梯、玩蹺蹺板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平衡感統失調”導致的。
B. 不喜歡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觸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C. 喜歡搞一些“小破壞”,很難遵從父母的話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前庭統合失調”的表現
D. 喜歡咬自己能看得見夠得到的東西
回答正確 ?
解析:孩子處于“口欲期”
知識點
1.在家庭生活中,以下哪一項不是寶貝感統失調的表現??
A. 嬰兒期的寶寶不喜歡被人抱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本體統合失調”的表現。
B. 每次洗澡都哭鬧不止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觸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C. 看不到媽媽的時候會大聲哭鬧
回答正確 ?
解析:這是因為寶貝還沒有建立“客體永久性”的概念,看不見的就會認為是消失了。
D. 坐著坐著就容易左右搖晃
回答錯誤 ?
解析:這是“平衡統合失調”的表現。。
如何訓練寶寶?
前庭平衡覺訓練
推薦活動:旋轉,滾動運動,秋千,折返跑,跳高,跳遠,平衡木,滑板車等等。
這些游戲非常有有助于促進孩子前庭的發展,從而提升平衡能力。
家庭推薦游戲:毛巾船搖啊搖。
找一條長毛巾、毛毯或床單,讓孩子趴臥或仰臥在毛巾上,爸爸媽媽抓緊床單4個角,將其前后左右上下晃動。
嘴里念"毛巾船搖啊搖,毛巾船晃啊晃,毛巾船搖搖晃晃越過大海浪,左邊搖,右邊晃,前面沖,后面拽,上去越過大海浪,下來碰碰小礁石。"
這個游戲可以很好的調整前庭平衡機能,提升本體感;多數的寶寶也非常喜歡這個游戲。
NYC場景:在NYC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的健身課程中,有非常多適合前庭覺平衡訓練的場景搭建。
觸覺訓練
推薦活動:瑜伽球練習,球池練習,滑梯練習,撓癢癢游戲、身體按摩,用吹風機吹拂兒童不同的身體部位,玩沙子等等。
家庭推薦游戲:叮當貓的口袋。
找一個漂亮的口袋,里面放3-5樣玩具或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問他摸到了什么,請他在拿出來,看看對不對。
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提供指令要拿什么東西,讓孩子按指令找出來,也可以嘗試否定指令,如:"請你把不能喝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藍色的東西拿出來"等等加大難度。
NYC場景:在NYC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的健身課程中,有豐富多彩的觸覺訓練玩具,讓寶貝能在開心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得到觸覺能力的提升。
本體感訓練
推薦活動:瑜伽球訓練,手拍、腳踢懸掛球訓練;運球訓練,走滾筒訓練;頭頂物走平衡木訓練,平地滑板滑行訓練;蹦床訓練。
家庭推薦游戲:袋鼠跳。
家里不用的大口袋,孩子在袋子里站直,雙手抓住袋口的兩邊,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家長可以備一個更大的口袋,跟孩子一起親子袋鼠跳。孩子最愛袋鼠跳,和孩子邊跳邊唱,“我是袋鼠媽媽你是小袋鼠,一起鉆進袋子快樂跳跳跳?!?br />
NYC場景:采用國際標準體操器材,且“唯一”擁有符合專業USAG體操標準6米超大蹦床。
豐富多彩的搭建,充分滿足不同年齡層寶貝的需求。
感統失調不是病,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不承認感統失調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感統失調”只是某些發育障礙疾病的伴發癥狀,比如多動癥;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病。
6歲之前是感統失調積極干預的最佳時期,13歲之前都能通過鍛煉來改善,所以如果發現小朋友有感統失調的問題也不必過于焦慮。
三歲之前是最佳預防期,在父母的陪伴下多進行上述的感統鍛煉對于兒童的發育大有裨益。
即使孩子沒有感統失調,這些游戲也能刺激孩子大腦發育,促進親子關系。
(內容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