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三歲看老”,不是沒有道理。腦神經科學指出,人的智商雖然受遺傳因素因素影響,但人腦的神經元通路是可以通過刺激而增加的。3歲之前,孩子的神經元網絡還在形成當中,大量神經之間的突觸的形成都依賴于生活體驗和學習,而早教能給孩子成長提供更多體驗,能給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礎。你說早教重要不重要?
什么是早教?
像寶媽們日復一日地給孩子喂飯、換尿布、穿衣服,陪他說話,給他擦眼淚……看似稀松平常,實際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早教過程。如果家長有能力給予孩子相關指引,能提供早教所需要的豐富環境刺激,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能讓他們被愛、被尊重、安全、自信、快樂,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最好、最適合的早教!
可是,我相信大部分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需要提升愛的能力,和愛的方法,而且,孩子是社會人,寶寶從小就應該接觸,除了家庭環境以外的環境的綜合刺激!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早教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兼顧社會教育的綜合環境刺激的過程!
所以,如果家長對早教沒有系統的概念,或者希望孩子接受早教卻不知道怎么做,想得到專業的建設,那么,參加早教班也不失為一條便捷的渠道。
我平時工作忙碌,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不多,特別是周末,我們一個月才雙休一次,所以嚴格說來就只有一個月就只有一天完整的時間陪著孩子,所以我倍加珍惜。因此,我把僅有的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放在了早教班!
什么是高質量陪伴?
陪伴不僅僅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要以她為主的才叫陪伴。很多父母一邊陪在孩子身邊,一邊玩手機,打電話或者工作,有的雖然沒有玩手機,打電話,工作,但是卻在和其他人聊天,僅僅只是在孩子身邊,這嚴格意義上來說,都不叫陪伴,或者說就只是一個陪伴,沒有任何的質量。
很多職場媽媽心中的痛,就是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有些工作極其繁忙的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經常是“出門上班孩子還沒醒,下班回家孩子已經睡了”。盡管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一天也難得和孩子打一次照面。
家長們都知道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迫于工作的壓力,每天留給孩子的時間就那么一點點,以至于孩子跟自己都不親了,這讓很多職場媽媽心懷愧疚。
其實,真正的陪伴并不是以時間為計量單位的,而是以“質”取勝。只要能真正做到高質量陪伴,不需要24小時跟寶寶“長相廝守”,職場媽媽也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親密的伙伴。
究竟什么是高質量陪伴呢?高質量陪伴,指的是雙方全身心投入互動的陪伴,媽媽和寶寶因為共同有了這段相伴的時光而感動快樂、充實、滋養身心。高質量陪伴是一切親密關系的基礎,對于親子關系而言,這種身心合一的陪伴更加重要。具體來說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做游戲、看書、畫畫等,和他一起玩兒,一起瘋,一起開懷大笑…
玩得比較好的孩子,他的童年自然更快樂,因為充滿了奇思異想,想象力,創造力,感受到了自信心和信任,那么他的童年回憶就會比較美好。
高質量的陪伴重在陪,但更重在引導、傾聽、鼓勵和理解。不是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就叫陪伴。高質量陪伴是需要技巧的,更要用心,花時間;但并不難,可是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
陪孩子玩是重要的,但讓孩子在玩中懂得規則與界限更重要。對3歲之前孩子的成長來說,陪伴是重要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和父母的互動了解到: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做什么事情媽媽是高興的;做什么事情是錯的,父母會不開心。這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孩子體會在他人的情緒和事件的對錯,培養同理心和觀察力。孩子能自然地學到規則和界限。
早教班的高質量陪伴
1、各種花樣的游戲和活動
其實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學會游戲,并從游戲中時獲益。這是很多家長在家里帶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
早教班則有各種游戲和活動,把游戲做通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拓展認知,同時在游戲中獲得自信心,并樂于冒險,愿意去探索。在玩的過程中,“聽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在追逐中能鍛煉自己的大動作肌肉,也能增加精細肌肉的準確度;游戲結束后給孩子帶去快樂和成就感;家長和早教老師對孩子的夸獎,會給孩子帶來自信;父母、老師和孩子鬧作一團、其樂融融,可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相信賴和親密度……
2、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
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平視孩子,作為大人,平時要求孩子做這做那,這個過程本身就把大人與孩子對立了起來。在早教班則不一樣,早教班系統的課程可以幫父母更好地看到與孩子的關系。放低自己,更好地看到孩子,從而去接納孩子,甚至用有趣的方式去模仿從而“接近”他們的心。讓陪伴變成一件使孩子和我們自己都更幸福、快樂的事。
3、學會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早教班的父母課堂,會教會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世界,雖然陪伴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但是大部分父母沒有孩子的思維模式,其實,從一起逛街、散步;到討論一個螞蟻的生活方式,再到聽孩子說他做的一個夢;然后到用一種奇怪的聲音給孩子講故事;面對孩子畫的一幅畫、做的手工,給出大大的贊嘆:“這個顏色很有想象力嘛,用筆很有特色”;教孩子學會下一種棋,進行一種體育技能鍛煉……所有這些都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和陪伴。
4、閱讀習慣的養成
陪孩子讀書是好的,但讓孩子自己愛上讀書更好。6歲之前是孩子腦部發育最重要的時期,親子共讀就是一個很好地從視、聽、嗅、味、觸多角度刺激孩子腦部發育的活動,也是幫助孩子養成喜歡閱讀的關鍵期,對孩子智力、情感、語言等的發展都十分有幫助。
其實,很多剛進早教班的孩子對看書很抗拒,老師不會強求孩子看,而是設計了很多講故事的環節,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激發孩子興趣,而且只要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當孩子慢慢長大,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內心不會全是絕望與委屈,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候,曾經歷的美好時光,給他們一個心理緩沖,仿佛有一個“避風港”,給孩子希望和勇氣,更好地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