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錢讓孩子做家務,只是一種教育方法,方法本身沒有對錯,只看是否運用得當?!?/span>
暑假里,12歲的小曦同學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款四葉草的手鏈和項鏈,頓時被吸引住了,冒著星星眼說漂亮。
她叫我買給她,我沒同意,孩子不能戴首飾。她纏了我好幾天,說買來放著欣賞,不必戴,就是想擁有。
每個人都有心愛之物,想擁有美好的東西是人之常情。那四葉草的項鏈和手鏈,質量好不好,價格貴不貴,是否物有所值,都不重要,孩子也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她只是喜歡它罷了。
想到這里,我有些動搖。這時,小曦說她愿意自己掏錢買。既然孩子都這么說了,我必須得同意啊。于是小曦上網搜到了那款手鏈和項鏈,看了看價格,她的零花錢不夠買。
她便開始謀劃著如何賺錢,謀劃了一番很泄氣,說賺錢的機會太少了:去打工肯定不行,現在讀報的人少,賣報紙也不容易,把家里的紙箱飲料瓶拿去賣可能就值幾毛錢。
孩子絞盡腦汁想了許多主意,其中包括去地鐵上推廣我的公號,讓人掃碼關注,每來一個粉絲,我付一塊錢給她。
在否決了各種賺錢的途徑后,小曦把眼光放在了家里。
我知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很多,然而,很慚愧的是,小曦同學并沒有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
上學的日子里,孩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準備上學,傍晚放學到家又是6點,晚飯后還有一堆作業,一整天都沒時間做家務。周末和寒暑假,她偶爾會幫忙做幾個小菜,有時也洗洗碗,但沒有養成習慣。
這回為了賺錢,她說:“從現在開始,我負責做每天的午飯,然后洗三餐的碗,做飯你給我一塊錢,洗一次碗一塊錢,你每天給我4塊錢吧?”她甚至撒嬌說:媽媽,你總要幫我創造一些賺錢的機會呀。
我想如果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學會洗碗、習慣洗碗,也是一件好事,便同意了。
從此小曦開始了她的攢錢之路。最初幾天她洗完碗常忘了找我要錢,之后才慢慢養成了習慣。每回拿到一個硬幣,她都特別開心,把它們放在錢包里,每攢夠10塊就來跟我換一張紙幣,就這樣她錢包里的紙幣面額越來越大。
終于有一天她存夠了錢,一把捧給我,讓我用支付寶幫她付款買手鏈。收到手鏈和項鏈后,她戴上它們跟我出門散步,美滋滋地晃了一圈,回來就摘下收在盒子里了。
過了兩天,她在天貓看中一塊手表,繼續洗碗攢錢。手表只要20多塊,不多久就攢夠了。接著她又計劃攢錢再買一套手鏈,送給最好的朋友,甚至謀劃著要買閨蜜裝。
以前我固定給她零花錢的時候,從沒見她一會兒要買這個,一會兒要買那個的。也許,孩子更享受的是賺錢的過程,以及賺到錢后的滿足感,她要買的是一個讓自己繼續努力賺錢的目標。
開學后小曦自然沒法做午飯,但是每天晚飯后仍然搶著洗碗,并向我保證會加快寫作業的速度。
有一天爸爸加班讓我們不必等他吃飯,他到家時我們剛吃完。小曦去寫作業前交代爸爸:“你吃完飯就叫我洗碗,或者放在廚房等我寫完作業出來洗,可別搶我賺錢的機會哈?!?/span>
我和諾曦爸爸不禁莞爾。
上周,小曦說班上幾個女生約好周末去附近的步行街逛逛,問我她可不可以去。我一向是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立即就同意了。
誰知她想了一會兒卻說:“我還是不去了吧?!?/span>
我很詫異地問為什么,她說:“我們去逛步行街肯定要買東西吃,隨便吃點兒什么都要花不少錢,一杯奶茶就要十幾塊,我要攢好久才夠,想想就肉疼!”
我簡直瞠目結舌,孩子這是不是節儉得有些過了?我說你想去就去吧,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這筆錢媽媽給你贊助。
即便如此,小曦還是猶豫不決。后來,也許是別的女生家長考慮安全問題,她們的步行街計劃取消了。
前天小曦跟我說:“想想我以前買的14塊一支的簽字筆,還不能換筆芯!我竟買了那么多支!真是太奢侈了,我那時候腦子一定是進水了!”
通過洗碗賺錢,小曦的洗碗熟練度大大提升,并且差不多已經養成了每天洗碗的好習慣(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么?)。
洗碗賺錢,還讓孩子體會到賺錢和存錢的不易,從此花錢不再大手大腳,學會節儉,真是不錯的收獲。
還記得小曦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每次考試或者默寫得95分以上,或者做什么事情表現特別好,我就給她在本子上畫一朵小紅花,每5朵紅花可以換一本書。目前讀幼兒園的妹妹在外面上興趣班的時候,他們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參與,通常會發一些代幣,多少幣就可以兌換一個小禮品。
其實,在小小孩眼中,錢和代幣、紅花,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要到大一點兒,學了數學,懂得了價格,明白錢的用處,會計算自己的零花錢,判斷出它能買到什么,買不到什么,這時候,錢才和紅花有所區別。
前幾天小曦在數她有多少錢的時候,妹妹頗為羨慕,便說她也想要錢,問姐姐怎么樣才能賺錢,姐姐說:“你還小,不會做家務,你賺不到錢?!?/span>
妹妹來找我,要我給她安排家務,我和她討論的結果是,她可以掃地和澆花。她當即就去收拾玩具,掃了幾下地,完了叫我給一枚小小的硬幣喂豬(她的小豬儲錢罐)。
我想,如果我能夠每天提醒孩子,堅持下去,沒準妹妹就能養成掃地和澆花的習慣了。
網上關于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錢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過。
大多數專家和磚家都持反對態度,認為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做家務是他應盡的義務。付錢給孩子做家務,會讓孩子認為他做家務只是為了賺錢,如果他不想賺錢,他就可以不做家務。
以上道理我懂。
我也讀過很多關于孩子做家務的好處的文章,比如說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感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等等。
這些道理我也懂。
然而,我們家小曦和小諾一直沒有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如果我吩咐她們去做什么,比如讓姐姐去露臺晾衣服,叫妹妹給花澆水,她們都會去執行。但是她們平時不會主動去做這些事。那么,可不可以用錢作為獎勵,促進孩子做點兒家務呢?我覺得完全可以。
“做家務能不能給錢”,這個問題有點兒類似于:“孩子到底要不要上補習班”。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礎好成績好,那是沒有必要去上課外補習班。你可以提倡減負,提倡給孩子幸??鞓返耐?。但是生活中多的是成績不理想,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不去補習怎么辦呢?題海戰術總比一題不做強吧。
就好比那些教育有方且持之以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已經養成了做家務的好習慣,那當然付錢給孩子做家務,是不太好的。
然而,也有許多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了,仍然不會、不愛、也不習慣做家務。這時候,如果花點兒錢“誘惑”一下,就能讓孩子去學習做家務,有何不可呢?
付錢讓孩子做家務,只是一種教育方法,方法本身沒有對錯,只看是否運用得當。
因此,我并不是鼓勵大家都付錢給做家務的孩子,只是說在你沒有別的辦法的時候,不妨一試。
PS:記得多夸獎孩子的勞動成果,對孩子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讓孩子體會到做家務帶來的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愉悅,而不僅僅是賺了幾塊錢。
NYC紐約國際珠海早教中心
< 上一篇:過了入園期,孩子仍不喜歡去幼兒園怎么辦?
> 下一篇:好的家長和老師竟然都得會“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