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宜賓早教中心:愛耳日||呵護寶貝耳朵,讓Ta傾聽美好世界!
2021年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嬰兒護理///////////////////保護聽力
保護聽力,從預防開始
中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
針對中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中國愛耳日。
除了預防之外,日常的護理和保護也很重要,今天Pongo想跟寶爸寶媽們分享一些關于耳朵護理的小知識。
關于耳屎
耳屎,學名叫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一般情況下,適量的耳屎其實對耳朵是有保護作用的。
1●保濕
耳屎能保濕,如果沒有耳屎,耳道過于干燥,會引起耳癢、皮膚燒灼的感覺。
2●保護耳膜
耳屎像哨兵一樣守著外耳道的大門,阻止異物侵入耳朵,保護耳道和鼓膜。當空氣中的塵埃侵入耳道,耳屎能把它們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如果有小飛蟲飛進寶寶的耳道,一旦嘗到苦苦的耳屎,也馬上會“逃之夭夭”。
人聽聲音,是外界不同的聲波傳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所致。如果聲波過強,如打雷、爆炸等,鼓膜會受到劇烈震動,易招致損傷,時間一長,聽力就會下降。而耳屎則可以像消聲器那樣減低聲波的沖擊,保護鼓膜進而保護聽力。
3●預防感染
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假如在洗澡時不小心水流進耳中,耳屎就可以發揮“水來土掩”的作用,防止臟水的侵襲,進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很多爸媽可能都會注意到自家寶寶耳朵上那個非常小的洞,老人說那是聰明孔、“倉眼”或“富貴倉”,有這個洞的寶寶是聰明、有福氣,將來吃穿不愁。
事實上這叫做“耳前瘺管”,它是沒有完全退化的“腮”。正常情況下這個“腮”會隨著胎兒的發育逐漸消失,但是有部分胎兒在“腮”沒有完全消失前就被生出來了,于是就有了耳前瘺管。
很多時候,耳前瘺管只是個小洞,沒有其他特殊癥狀,有時候可能會有一點臭臭的白色分泌物,只要用干凈的棉簽蘸上碘酒輕輕處理了就行。所以,即便寶寶有耳前瘺管,爸媽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不發炎就沒什么問題,但如果發炎了,就要重視及時處理。
那么如何能避免發炎呢?
1●不要擠
要經常幫寶寶清潔小手,寶寶好動,摸來摸去,很容易沾上細菌,如果這時候他因為耳朵癢,亂抓一氣,就有可能把細菌帶進耳前瘺管,導致感染。有分泌物流出時,大人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也不要讓寶寶隨便擠壓、抓撓;只有用干凈的棉簽輕輕的擦拭干凈就好了。
2●正確清潔
我們都知道傷口沾水就容易發炎,那有耳前瘺管的寶寶,是不是不能游泳呢?洗頭、洗澡都要非常小心翼翼呢?
醫生表示,只要沒有發生感染,游泳、洗澡都是不影響的。但是一旦發生過感染,那么今后發生反復感染的幾率很大,所以感染部位要盡量少碰水。
就算沒發炎過的寶寶,平時也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或游泳后用水,用干棉簽輕輕擦干。
不過也不必刻意每天都清洗寶寶耳朵,只要一周一兩次,用清水輕輕地清洗寶寶耳朵后擦干?;蛘哂妹藓炚荷锨逅?,輕輕地擦洗就可以了。
3●學會自我保護
寶寶對“洞”的想象力有時候真要嚇死人了!
現在有“創意”的寶寶真不少,有把牙簽和針頭放進耳朵里的,有用大頭針的帽子那頭進去,出來就有難聞的分泌物,結果后來發炎了;還有把一整根自動鉛筆芯塞進去過…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跟寶貝的溝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我們不用讓寶貝知道原因,我們只要在寶貝去觸摸耳朵的時候及時把她的手拿下來,通過重復性的“制止”動作,讓寶貝意識到這個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積極預防
新生兒出生后,一般情況下父母難以在1歲內發現其聽力問題,多數孩子到了2-3歲不會說話時,才引起家長注意;新生兒2-3歲才被發現有聽力問題的話,就過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期,即使這時候進行干預,其言語-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仍會落后于同齡兒童。
因此建議寶爸寶媽在寶貝出生后,可以進行一個“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一種客觀、簡單和快速的檢測方法,將可能有聽力損失的新生兒篩查出來,并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使其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段之前得到適當的干預。
第22個全國“愛耳日”來臨之際,希望每一個寶爸寶媽都能重視起來,從根源實現“人人享有聽力健康”的目標。
給父母最好的選擇
我們堅信每個孩子
都擁有自然賦予的潛質
我們堅信更多豐富體驗
才能激發孩子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