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宜賓早教中心:您家的依戀關系,安全嗎?
文章標簽:nyc 宜賓 早教 育兒
2020年09月05日 1380
0~1歲的嬰兒逐步發展出四種基本情緒:快樂、生氣、傷心和害怕。大千世界對寶寶來說都是新事物,有時候難免會害怕。?寶寶把媽媽當作安全基地,他們知道,覺得一旦有危險,害怕了,就可以回到媽媽那里獲得支持。?
1
三種依戀關系
根據嬰兒對母親的不同反應,可以總結三種基本的依戀關系:
1
安全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母親在場時能安逸地游戲和探索,母親離開時情緒出現困擾,但母親回來后很快又恢復平靜。
他們對陌生人的反應比較積極,能順利地與陌生人交往。
2
回避型依戀
這類兒童母親在場或不在場影響不大,母親離開時,他們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
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予理會,表示忽略而不是高興,自己玩自己的。
有時也會歡迎母親的回來,但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實際上這類嬰兒對母親并未形成特別密切的感情聯結。
3
反抗型依戀
這類兒童似乎離不開母親,當母親離開時表現的非??鄲?、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
但是當母親回來時,其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
后面的兩種依戀關系,都稱為不安全的依戀關系。研究發現,依戀的質量會影響情緒情感、性格、社會行為以及對人態度的形成。
如果媽媽對寶寶的需要比較敏感,能夠有規律地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們就會對媽媽形成基本信任感,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secure attachment)。當寶寶有了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后盾,他們就會有很多積極的表現。
2
母嬰依戀的不同階段
心理學家鮑比(Bowlby)是研究依戀理論的創始人。?鮑比指出,在嬰幼兒期間,依戀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比較寬泛的階段,最終達到“母親—嬰兒之間動態的平衡”。?1
前依戀階段
0~6個星期,寶寶從母親那里獲得食物和舒適撫慰。?這個階段,如果把他們和母親分開并不能造成寶寶的不安和焦慮,他們基本上不怕生,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反應沒有差別。?2
依戀形成期
6個星期到6~8個月,寶寶開始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有不同反應,開始有分離焦慮的苗頭。?這時候寶寶如果見到生人會哭,不愿意讓生人抱,這些都是正?,F象,不要認為自己的寶寶膽小。?如果我們看見朋友六七個月大的寶寶,請盡量克制自己,不要隨便捏寶寶的臉或者抱他,盡量避免給他造成壓力。
3
依戀明確期
6~8個月到18~24個月,當母親離開時,寶寶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我想每個父母都經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4
互惠的關系
18~24個月及之后的幾年。在這期間,母親和寶寶共同調整和平衡雙方的關系。?媽媽可以解釋自己去哪兒,多久回來。寶寶可以提一些要求,比如給我講一個故事再走,或者親三下再走。?在這個階段中,寶寶理解父母去干什么、多久能回來,并且相信父母一定會守諾言回來,同時他們也會發現自己在雙方的關系里也有一定的重要性,這讓他們能夠承受父母短暫的離開。?慢慢地,穩固的依戀關系會幫助孩子在和父母分離的時候仍能保持安全感。?
3
怎樣培養“安全依戀”?
1
及時、恰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善于識別嬰兒發出的各種需求信號,及時滿足他們的身心需要。擁抱寶寶,與寶寶談話,逗寶寶笑,讓寶寶有真實的被愛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經驗。?及時、恰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可以讓孩子通過媽媽迅速、穩定、重復的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媽媽的關系,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進而建立對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關于及時反應的方式,不一定是寶寶一哭,就馬上把他抱起來,還可以用各種其他方式做出反應。比如,走過去,看看他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也可以跟他講話、唱歌、撫摸他的皮膚等等。
在寶寶人生開始的最初6個月,父母對寶寶哭聲反應及時,能揣摩出他們需要什么并給予比較恰當的滿足,這樣他們就知道不必大聲啼哭來吸引父母。這將有利于促進他們其他交流方式的發展,也是培養他們將來人際交流技能的基礎。?2
主動陪伴
從6個月起,寶寶開始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手眼協調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也增強了。?這一階段他們已經逐漸理解手段與目的的關系。所以人生的第二個半年,寶寶逐漸具備利用哭聲來召喚我們的能力。?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在他召喚之前,就主動和他一起玩。?有些媽媽抱怨寶寶黏人,一刻都不能離開,一離開就哇哇大哭。其實6個月到兩歲期間,是大部分寶寶體驗分離焦慮的高峰期,所以這是正?,F象,要理解他們,盡量有耐心。?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寶寶不獨立,所以她們說:我希望我的寶寶能比較獨立,所以我就盡量讓他自己去玩。其實越這樣做,越會讓孩子更黏人。?因為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把他推開,這個信息會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他,從而更加時刻黏上來。他需要媽媽的關注,確保媽媽是愛他的。這樣反而會傷害他們安全依戀的建立,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只有寶寶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才會安心,也更愿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戰。?
3
積極回應不等于立即滿足
有的父母擔心事事順著寶寶,會養成他任性的壞習慣??茖W的做法是,不要把“積極回應”理解為“立即滿足”。?當嬰兒產生各種需求時,父母先用聲音和肢體動作回應,讓他意識到父母已經知道他的呼喚,讓他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幾秒鐘。?這個時候,可以抱起嬰兒,把奶瓶搖晃給他看,或者用其他物品逗引,跟他說簡短的話語,如“寶貝餓了,該吃飯了,媽媽喂你”之類的話,然后再讓他喝奶喝水。?這種短暫幾秒鐘的忍耐和等待,并不損害嬰兒的健康,但對他心理健康、智力發育以及交往潛能,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4
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讓孩子盡情探索
寶寶在6個月之后,活動能力越來越強,而且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到處摸索。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布置家里的房間,盡量減少不安全的因素,為寶寶的成長提供穩定安全的環境。?父母為寶寶提供安全感,但是不要過度保護。也就是說,陪伴但不過分干預。不要以為陪寶寶游戲就一定得為他“做”什么,他需要時,大人及時參與;不需要時,大人就坐在旁邊干點兒自己的事情。
如果這也禁止那也禁止,就容易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消極情緒,而他們自己也會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對一些必須要禁止寶寶接觸的事物,要根據寶寶的理解能力,采用簡潔的指令或者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盡量讓媽媽和孩子的情緒都比較穩定,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有些媽媽可能會焦慮地說,我覺得我的寶寶剛開始好像沒有建立安全依戀,怎么辦?這也不必擔心,從此刻開始給予孩子愛和理解,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安全港灣吧。
— END —
NYC給嬰幼兒最好的開始
給父母最好的選擇
我們堅信每個孩子
都擁有自然賦予的潛質
我們堅信更多豐富體驗
才能激發孩子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