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山東濰坊早教中心:家務活秒變親子游戲,聰明媽媽都是這么做的!
豆媽說: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一邊做家務,一邊還要照顧寶寶,搞得自己筋疲力盡。
其實,我們何不讓寶寶也參與到家務中來,帶他邊玩邊做,還可以在游戲中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和秩序感,分分鐘讓家務活變成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之——客廳家務活
任務1:收玩具▲▲▲
可將玩具桶或收納箱(盒)分類編號,如此將玩具收起來時,簡單、不占空間。
告訴寶寶自己的玩具分別在哪,下次要玩從哪拿出來還要再放回去,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如拼圖、積木等小型組裝玩具,可用數字在背后編號或用貼紙貼。
任務2:收書▲▲▲
按書的大小歸類,爸媽在收拾的時候可以和寶寶互動,跟他說“這是大的,放這里;這是小的,放這里?!?/span>
如此可讓寶寶培養成就感及懂得愛惜書本。簡單的書本收拾工作,可以讓寶寶一起完成,但是不建議讓他們來收報紙,因為報紙有油墨,容易讓寶寶不小心手沾到而食入,應避免讓他們接觸。
任務3:收椅墊▲▲▲
可先跟寶寶玩椅墊游戲,在游戲結束后,請他跟著你一起將椅墊放回原位。
任務4:收遙控器▲▲▲
找個大的餅干盒,讓寶寶將遙控器全部放進去,如果盒子夠大,可事先在盒底畫遙控器形狀,讓寶寶依圖形去放,一方面收拾,一方面可以讓寶寶學會認形狀。
任務5:收拖鞋▲▲▲
可教寶寶將拖鞋左右配對,插在一起,再放進鞋柜里。拖鞋的大小、顏色不一,可讓寶寶學習認識大小、形狀,且拖鞋柔軟、沒有重量,沒什么危險性,適合寶寶自己收完,爸媽可放心讓寶寶自己收鞋。
任務6:吸地▲▲▲
可以故意丟一些小紙屑,讓寶寶學習吸地,吸的時候,跟他說“紙要回家了”,再一起將吸塵器里的垃圾倒出來,這樣可培養寶寶的空間存在感,讓他知道有些看不見的東西還是會出現的。
親子游戲之——廚房家務活
廚房的清潔整理工作較繁瑣且危險,建議讓寶寶做一些簡單又不危險的收拾工作。
寶寶在做家務時,大人一定要在旁一邊指導,一邊照顧,平時應盡量減少讓寶寶進出廚房的時間?!?/span>
任務1:收鍋具▲▲▲
在工作臺下面的儲藏柜,可放簡單的鐵鍋、湯匙或抹布等簡單又沒有危險性的用品。然后和寶寶一起玩“扮家家”,用大人的用具一起玩,之后一起收。
任務2:收調味料▲▲▲
在煤氣灶旁加裝一個放調味料的置物架。每次烹調完畢,可帶著寶寶將一瓶瓶的調味料放回去,還可同時教寶寶認識瓶子的形狀。
任務3:垃圾入箱▲▲▲
告訴寶寶,垃圾要放進垃圾袋或垃圾箱,可和寶寶一起玩“垃圾投籃”游戲,當然,要記得告訴寶寶把扔到地上的垃圾再撿起來放進垃圾箱去哦。
親子游戲之——房間家務活
任務1:折手帕▲▲▲
對角折手帕的方式,可教寶寶認識形狀,培養邏輯感。
任務2:收襪子▲▲▲
教寶寶利用襪子分類的方式學習配對,折完后可帶他一起投入籃中或抽屜中,寶寶會更有興趣。
任務3:收卡片、貼紙▲▲▲
給寶寶一個空的餅干盒,用來收識字卡片、撲克牌、貼紙等片狀物,能輕松整理及分類這些紙卡,相當方便且實用。
親子游戲之——浴室家務活
任務1:幫玩具洗澡▲▲▲
在寶寶泡澡的同時,可將玩具放入一起洗,寶寶對于清洗玩具的工作會做得很開心。
不過浴室清潔工作需掌握以下6大訣竅:
1、要進入浴缸之前,先將玩具放入,避免寶寶容易感冒。
2、水不要放多,到寶寶小腿即可,水溫不要太熱,溫的就好。
3、把水放好,再讓寶寶下水,否則會燙傷。
4、洗玩具時,不要加入洗滌劑,濕滑的水及地面很容易讓寶寶跌倒。
5、玩具盡量選不會滲水的,可以選塑料類、防水類,需干洗的如布偶,不要帶進去。
6、泡澡時,照顧者一定要在旁邊。
任務2:清潔洗浴用具▲▲▲
給寶寶一個小海綿、塑料墊及凳子,教他將沐浴乳加在海綿中,搓出泡泡后擦洗塑料制品,再用水沖一沖。
任務3:收洗澡玩具▲▲▲
給寶寶一個洗衣網,教他每次洗完后,把玩具放進網中,再把網袋掛在門把上,就可以輕松風干玩具。
任務4:收瓶瓶罐罐▲▲▲
讓寶寶有一個自己專屬的沐浴收納容器,每次洗完澡后,可以一瓶瓶收放好,除了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還可教寶寶認識瓶子的形狀及顏色。
家長們不要不舍得寶寶做家務哦,一般2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適當的幫助家長做家務啦。
家務活兒變游戲,是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和秩序感很好的方法,而且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能養成寶寶的好習慣和好教養,寶寶也會變得更加聰明哦。
豆媽說:養育孩子不容易,讓孩子健康成長更不容易,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心累的,莫過于帶孩子的家長了!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也讓帶孩子的家長少操心,豆媽在這里總結出6個最容易掉入的育兒陷阱,各位家長快快對照下自己有沒有中槍吧~
誤區1
寶寶發燒了要捂汗
曾有兒科醫生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他接診的一個寶寶囟門凹進去3公分。詢問后就是因為發燒,捂汗,寶寶身體快速脫水導致的,經過醫生的治療,孩子雖脫離危險,可最后還是落下神經系統的后遺癥。
寶寶發燒最可怕的不是發燒本身,而是因為錯誤認知而導致的大量出汗。
寶寶體量小,身體內的水分本身就不多,發燒的時候采用捂汗的做法會讓寶寶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出汗,若是這個時候水分補給不及時,就會出現脫水的情況。
脫水進一步發展就會使腦細胞脫水,即使后期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也會留下永久性的損傷,得不償失。
所以,寶寶發燒嚴重的話必須去醫院,千萬別再給寶寶捂汗了!
誤區2
寶寶睡的越多、越能長高
寶寶的睡眠非常重要,有增長智力,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發育等好處。
很多家長都恨不得讓寶寶晚上八點就睡覺,睡得越多越好。其實,睡得太多也并不能額外提升寶寶的體質和智力。
能影響寶寶發育的睡眠因素只有兩個:固定的睡眠時間和充足的睡眠時長。
寶寶不怕睡得少,關鍵看狀態!越小的寶寶睡眠時間越長,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時間也在逐漸減少。
所以,只要寶寶白天精力充沛,精神好食欲好,身高體重正常增長,就說明他的睡眠是充足的。
誤區3
用礦泉水沖奶粉
因為對健康的重視,家庭用水越來越多的使用礦泉水、純凈水。但是用這種水給寶寶沖奶粉,是不可取的。
礦泉水中有很多礦物質,若是給寶寶長期飲用的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加大患腎結石的風險。除此之外,寶寶還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營養物質的吸收也不太好。
純凈水則恰恰相反,水中不含任何礦物質,寶寶長期飲用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容易生病。
所以,應該用煮沸、冷卻后的白開水,或選擇低鈉淡礦化度的母嬰水,給寶寶沖奶粉。
誤區4
添加輔食后不喝奶了
很多家長認為輔食就是寶寶的一頓飯,開始吃輔食了,就可以減少喝奶的量。甚至有些寶寶在一歲半時就幾乎不再喝奶,其實這是一件非??膳碌氖虑?。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奶是寶寶的最主要營養來源。3歲前的寶寶,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過奶來獲取的。
奶及奶制品中的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所以添加輔食后,寶寶每天仍需攝入足夠的奶量。
所以,6~12個月的寶寶,必須每天保證800ml的奶量,1歲以上,每天不少于400至600ml的奶量。
誤區5
寶寶輔食越碎越好
有的家長看小寶寶的牙齒才剛剛萌出,怕寶寶嚼不碎食物,就把輔食做的過細,有的寶寶甚至到了11個月,還只吃打成泥狀的食物,其實這樣做對寶寶沒好處。
總給寶寶吃流質或糊狀食物,咀嚼肌就不能充分發育,牙周膜軟弱,不利于牙齒的及時萌出,以及萌出后牙齒的排列。
不親自咀嚼食物,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吃輔食的樂趣,變得沒有食欲,也不利于味覺發育。輔食太過細軟,影響口腔肌肉發育,還會影響寶寶說話。
誤區6
寶寶一醒就要奶睡
不少家長為了哄寶寶睡覺,就會讓寶寶含奶或奶瓶睡覺,對家長來說,這般哄寶寶入睡的方法不用費力氣。
但是許多家長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寶寶患上“奶瓶齲”,不僅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還會殃及恒牙生長,甚至引起面頜部畸形。
所以,盡量不要奶睡寶寶,如果一定得喝奶才能入睡的話,讓寶寶最后喝口水,清潔口腔和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