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分享|寶寶說話晚、不流暢,家長這樣做很重要
寶寶正真意義上的使用詞語,并且知道詞語的含義,一般在12個月大左右。
12個月大的寶寶一般可以理解的詞匯量在50個左右,這個階段通常也是爸爸媽媽們翹首以盼的“寶寶第一次開口說話”時期。
當然不同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不一樣,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可能在語言上發育稍晚,但卻在體能上發育更快。
有的寶寶說話來得比較慢,著實讓家長著急,那么,家長可以怎么做,來更好的幫助寶寶的語言發育呢?
1、家長會說
1)解釋”孩子的話
孩子通常說一個詞語來表達信息,家長可以接過這個詞,加以描述和解釋,再把這個信息返回到孩子。
比如孩子說“球!”,家長在把球給孩子的同時說道:“對的,這是一個球,一個大大的,紅色的球,用手拍一拍,球會彈起來?!?/span>
這語言解釋的方法非常有幫助,在兒童語言發育輔助機構中也經常被用到。
2)少用兒語
正常講話就好。不用老說“吃飯飯,洗澡澡,睡覺覺”等類似的詞語,或是故意學孩子的語氣語調。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車的時候,對著你說“車車”,這時家長可以回復寶寶說“是不是想要玩紅色的小卡車,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對不對?”
家長可以從簡單常用的詞語開始,逐漸有意識的調整句子長度和難度。
3)多談一些有深度的話題
把他當成有思想有智慧的一個談話對象。
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解釋,稻米是如何來到飯桌上的。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這么小也不懂,沒有必要,但是請注意,這個時候的小孩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和成長都非???。
4)使用生動的講話方式
家長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可以多使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多變的語調,聲音大小,肢體動作等,使整個對話變得生動有趣。
孩子不僅會對你說的話感興趣,同時對家長本身也會更有興趣。
5)語言游戲
比如“打電話”的游戲,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具電話,然后跟孩子在“電話”上講話。
可能開始學習的詞語只是“你好,你是誰,好的,再見”,但如果家長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玩類似的語言游戲,孩子也會進步很快。
2、家長會聽
1)多問孩子問題,并鼓勵他回答
“你喜歡嗎這個嗎?”“你要吃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你為什么不喜歡這個玩具呢?”
當然孩子很有可能無法回答,或是回答一些你根本聽不懂的話,家長也無需過于擔心結果。
如果孩子模糊的給出一些信息,家長可以以更加準確的語言,把孩子給到的信息重復一遍給他聽。
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正確的語言,同時也表現給他,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技能和習慣。
同時孩子發現別人在很認真的聽他說話,這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們更加有說話的欲望。
2)讓孩子講故事
家長通常都會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都愛聽,通常一個故事孩子會要求家長講很多遍。這個時候,孩子其實對故事已經非常熟悉。
那么家長可以鼓勵讓孩子來給你把這個故事講出來,雖然他表達有限,但是不同的擬聲詞,肢體語言,甚至“自創”詞語,都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家長也不必著急糾正孩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并讓他多講,第一遍可能非??部?,但是隨著講的次數越來越多,他也會越來越流暢。
而且,讓孩子講,父母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3)和孩子一起唱歌
歌曲的娛樂性較強,孩子也會比較愿意聽。
家長可以選幾首寶寶喜歡的音樂,帶著寶寶一起聽,一起唱,孩子在不經意間就會記住超出你想象的歌詞量。
3、減少電子產品的接觸
電視并不能很好教給孩子語言能力,不管是中國的喜羊羊,還是美國的芝麻街,相反,電視會影響孩子的思維。
同樣,其他的電子產品或游戲也好,這些可以給到孩子一個概念,也可能教給孩子一些數字,單個文字詞匯,但是語言和交流,是一種需要互動得技能,電視產品很難給到孩子互動性。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鄰居,公園的小孩,這些能夠給到孩子“反應”的人,才是能夠教給你孩子語言的交流的能力。
家長們都期盼著孩子的第一次叫“媽媽”或者“爸爸”,第一次完整的說一個句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交流。
當孩子說話開始流暢的時候,家長們請做好準備,迎接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吧!
更多育兒知識,關注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頁面
< 上一篇:NYC專家團馮國強老師|成長的奧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