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心資訊>NYC紐約國際上海早教中心:寶寶如廁訓練一波三折,怎么做才能擺脫“尿不濕”?
學會自己上廁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對家長和寶寶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孩子上廁所”,變成了千古難
題,很多寶媽都會問:
“孩子啥時候訓練如廁?怎么訓練?”
“孩子不愿坐上馬桶咋辦?”
其實媽媽們都知道成功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的秘訣在于時機和耐心。
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一學。
No.1
寶寶怎樣才適合如廁訓練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寶寶最佳的如廁訓練時間。
建議等寶寶18個月到24個月時,再訓練上廁所。因為年紀太小,排便能力會很差,強行如廁訓練會使寶寶產生抵觸情緒,反而適得其
反。
當寶寶同時滿足以下7個條件時,說明他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如廁訓練準備:
1.寶寶已經能夠自如跑動了。他不再熱衷于走和跑的探索,可以在小馬桶上安靜坐一會兒。
2. 他已經認識了自己的身體。能說出常見身體部位的名稱,是寶寶會自發地進行如廁的先決條件。
3. 他能聽懂指令并執行。這個指令要至少是3條以上的信息,如:“到桌子前,選一個蘋果,拿給我?!?
4. 開始有歸位的行為。知道了什么東西要放在什么位置。這樣寶寶們也會同樣意識到,排泄物是屬于便桶的。
5. 寶寶還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跋翊笕艘粯由蠋睍尯⒆佑忻摰裟虿粷竦膭恿?。
6. 有相對規律的大小便時間。不一定每天定時排便,但基本有規律,這樣會提高如廁訓練的成功率。
7. 還有一點,寶寶能夠說“不”了。如廁本身是一件自己做主的事情,需要寶寶學會自主控制。一個會說“不”或凡是都要“自己
來”的孩子,說明開始追求自主權了,這恰恰是如廁訓練可以開始的體現。
No.2
如何進行如廁訓練?家長該怎么做?
寶寶剛開始改變排便的方式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他們會覺得使用坐便器不太適應,甚至會出現心理作用導致的排便困難。家長想要幫
助寶寶順利的過度排便方式,做到這幾步其實就可以了。
而在訓練寶寶如廁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操之過急,按照以下步驟慢慢訓練。
1.讓寶寶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
家長要跟寶寶講解排泄物會從身體的哪個部位的器官排出,最好是在坐便器旁邊進行,讓寶寶了解并學會排便的正確姿勢,這樣才能
避免寶寶使用坐便器是出現錯誤,將排泄物弄得到處都是。
2.教寶寶正確表達自己的便意
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尤其是想要排泄時,更容易緊張的說不出話來,這就會導致爸媽不能及時幫助寶寶排便而弄臟衣物。家長其實
可以教寶寶一些比較方便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上廁所的感覺,今后寶寶一有便意就能輕易地表達出來,即使不能自己順利的上廁
所,家長也可以即使幫到寶寶。
3.選擇寶寶喜歡的坐便器
一開始就接觸成年人使用的馬桶,寶寶多半是不習慣的,家長可以買一個寶寶專用的坐便器,款式讓寶寶自己來挑選,這樣可以提高
寶寶自己上廁所的興致,更容易過度寶寶的如廁方式。
4.放置好坐便器
建議一開始把坐便器放在寶寶身邊,或者是他經常待的地方,等寶寶適應一段時間后,再把坐便器固定放在衛生間里。媽媽們也可以
讓寶寶自己裝飾一下坐便器,然后鼓勵他試著當小椅子坐著看看。坐便器的高度,要保證寶寶的雙腳可以舒適地放在地上或小板凳
上,然后可以把尿布上的污物丟進馬桶里給寶寶做示范,或者讓寶寶看一看家里的其他人是怎么使用坐便器的。
5.固定好上廁所的時段
如果寶寶已經對上廁所這件事情感興趣了,你可以在一天內的某幾個時段讓他自己坐在坐便器上幾分鐘,上廁所的時候給他本書或者
玩玩具,并且一直在廁所里陪著他。即使他只是坐在馬桶上,你也可以不斷的表揚他,引導他用力的排便。出門在外時也可以在便攜
式的坐便器里面套上塑料袋,這樣寶寶方便后只要把塑料袋扎緊丟掉就可以了。
6.過渡時期注意寶寶著裝
學習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教寶寶上廁所的時候,寶寶也許會將排泄物弄到衣物上,家長盡可能不要給寶寶穿脫起來比較麻煩
的衣服,這類衣物不僅會給寶寶上廁所帶來一定困難,還會讓寶寶情緒緊張,如果寶寶因此哭鬧家長要盡快進行安撫,否則寶寶會產
生心理陰影,學習如廁就更加困難了,方便簡單的衣物可以讓寶寶快速接受新的排便方式,還能減少衣物被弄臟的可能。
7.寶寶有如廁信號,要迅速反應
如果寶寶有上廁所的信號,一定要迅速去廁所。
這些信號,比如扭動,蹲下或觸摸下體,媽媽們看到了就應該馬上帶他去廁。同時家長也要幫助寶寶自己熟悉這些信號,一旦做出這
些動作就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去上廁所嘍。
8.教寶寶上完廁所要把手洗干凈
這也是如廁的最后一步,排便后洗手也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讓寶寶從小養成便后洗手的習慣,可減少寶寶的患病幾率。當寶寶完成整
套“動作”時,家長可適當的表揚寶寶,鼓勵他今后一直保持這種做法,同時寶寶也能感覺到自己上廁所的便捷。
如廁訓練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孩子慢慢習慣。
家長首先要保證輕松的、沒有壓力的心態。孩子該學會的,總是可以學會的。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拉褲子這一點小事就批評他們,
否則只會讓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對訓練更加不利。
兩歲左右的孩子,常常以叛逆、不聽話等“壞脾氣”讓家長們頭疼,可我們大人需要理解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蓬勃
發展,他們自己也渴望更獨立。因此,時刻表揚他們的進步,不要批評孩子的小錯誤,對如廁訓練的順利進行,非常重要。
尤其在夜晚孩子尿床時,更加不能表現出厭煩和抱怨等負面情緒,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家長如果因為這類挫折和小坎坷去責備
孩子,很有可能會使孩子害怕脫掉尿不濕。
寶寶徹底脫掉尿不濕,是成長的一個顯著標志。不要催促,不要著急,孩子的獨立,已經從自主如廁這一步開始了。
相信只要有寶媽們的關愛,寶寶們一定會早日脫掉紙尿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