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品牌動態>NYC早教微課:精細能力的培養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和學習
人類之所以能夠爬到食物鏈的頂端,就是因為有一雙靈巧的手。寶寶如果欠缺精細動作的能力,動手能力差,成長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坑,不僅會打擊自信心,還會對未來的學習生活造成很大阻礙。
昨天晚上,我們請到了來自美國加州從業25年的資深早教咨詢師Suzanne Corwin,為大家詳細講解寶寶精細動作的培養。一起來看看精彩回顧吧!
什么是精細動作能力
精細動作能力指的是孩子對自身小肌肉群,比如手、手指部位的互動、感知和控制能力,而這些能力通常和視覺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說,畫畫正是一個孩子精細動作能力體現的好例子。
雖然畫畫的動作看起來簡單,但卻需要孩子完成復雜的步驟。孩子通過手指和手掌的小肌肉群,來控制蠟筆畫出腦海里所想的內容,并觀察畫的內容然后通過視覺反饋給大腦,再進行下一步繪畫的動作。
精細動作能力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綁鞋帶、穿衣服、吃飯,這些日常行為的實現均以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為基礎。
精細能力的培養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和學習。
原因一,除了生活中的小細節,精細動作能力也是孩子未來學習的重要基礎。優秀的精細動作能力會幫助孩子在學習書寫的過程中,不需要把過多的腦力放在文字書寫的動作,而是書寫的內容上。
即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再強,學習早期也有可能出現學習與發展落后的情況,原因就是他的握筆能力比較弱。如果孩子過度專注如何握筆,就需要花更多腦力來完成這些動作,而不是花在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上。
當孩子可以毫不費力的寫和畫時,就可以更專注于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這些動作上面。
原因二,年幼的孩子多數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習,當他們發現自己做的不如同齡孩子時,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精細動作能力的組成及培養
精細動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組成部分:
1、觸覺感知
觸覺感知就是當你觸摸東西時從手指得到的反饋。
例如,閉上眼睛拿起一個回形針,你可以感受它的弧度和金屬的涼意。想象一下當你帶著手套,感覺會很不同,認知也會變得很困難。
當孩子觸覺感知能力比較弱時,就好像帶著手套學習和畫畫。這并不代表孩子手的神經有問題,而是大腦不能充分處理手掌所接觸到的信息。
如果孩子經常抓不住小物體或者手里的東西容易滑落,或者喜歡緊握住蠟筆然后抱怨手痛,也代表他的觸覺感知有問題。
我們可以將玩具放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孩子用雙手去選擇一樣物品并告訴你那是什么。如果正確孩子可以留下,猜錯給父母,看看最后誰手里的玩具最多。
如果游戲開始變得簡單,就讓孩子找到特定的玩具。物品越多,難度越大,如果識別有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描述物品特征來幫助孩子。
2、手部動作
手掌類的精細肌肉控制更精細到拇指和其他手指的動作。手掌肌肉協調運動,手部才能順利的活動。
通常孩子手部動作能力比較弱,基本上都是因為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較弱,而這些可以通過孩子的日常生活細節來鍛煉。
我們建議,3~12歲的孩子每天花在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之內,2歲之內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參與運用手部能力的活動。
比如把報紙揉成一團,揉的越緊越好;或者把海綿浸滿水,然后讓孩子把水擠干,可以在孩子洗澡時玩這個游戲;快遞留下的氣泡塑料膜,讓孩子一個個按破;玩水槍、灑水瓶都可以鍛煉孩子的手部肌肉。
記得在進行這些游戲(訓練)時,鼓勵孩子把兩只手都用上。
3、雙手協調能力
雙手協調性分為三類,一是雙手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同樣的動作,二是雙手輪流做同樣的動作,三是雙手在一起協調的活動和配合,比如剪紙,一只手拿著剪刀,另一只手拿著紙張。
我們可以讓孩子用兩只手將橡皮泥搓成球,然后雙手同時或者交替把球壓平;也可以把橡皮泥搓成條。家長可以先展示給孩子看如何做這些動作。
如果孩子暫時不能完成上述動作,不用太擔心,這并不代表以后無法做到,他只是還需要時間和機會來鍛煉。
我們不需要每天拿出特定的時間來練習,而是把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鼓勵孩子擰開門把手或者按電梯按鈕,教孩子自己洗臉刷牙穿衣服,如果我們什么都幫孩子做,就是剝奪了孩子精細動作能力的鍛煉機會。
我們可以在家里擺放大量的蠟筆、顏料和圖紙,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而不是收在柜子里,特定的場合才拿出來給孩子玩。
研究證明,年幼孩子的大腦有巨大的可塑性,很容易根據外部的環境改變、發展和進步,無論是從精細動作能力開發還是從其他的領域入手,這些活動都能刺激大腦活動,從而使新的神經鏈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