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行為問題較為常見,對兒童健康發育的影響很大。這些問題常表現在兒童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家長忽略或者是過分嚴重估計。因此,區別正常和異常兒童行為非常必要。
兒童行為問題的分類
1、生物功能行為問題,如遺尿、遺便、多夢、睡眠不安、夜驚等
2、運動行為問題,如咬指甲、磨牙、吸允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等
3、社會行為問題,如破壞、偷竊、說謊、攻擊等
4、性格行為問題,如驚恐、害羞、憂郁、社交不良、膽怯、過分依賴、過分敏感等
5、語言問題,如口吃等
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與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管教方式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環境相關。多數行為問題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行消失。下面介紹兩種比較常見的行為問題。
吮指癖
一般來說,3-4個月的嬰兒在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安定自己。這種行為常發生在饑餓時和睡前,多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原因
心理上得不到滿足而精神緊張、焦慮恐懼,未獲得父母充分的愛,缺少玩具音畫等視聽刺激,孤獨時吮吸以自娛。
不良后果
長期吸吮手指可影響牙齒、牙齦及下頜發育,至下頜前突、齒列不齊,妨礙咀嚼。
解決方法
父母要多加關心、愛護孩子,多多陪伴,消除其抑郁孤獨心理;當孩子在吸吮手指時,應將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切勿打罵諷刺,使之產生自卑心理,也不宜在其手指上涂抹苦藥等方式來阻止。
遺尿癥
正常小孩在2-3歲時已能控制排尿,如在5歲以后仍發生不隨意排尿即為遺尿癥,大多發生在夜間熟睡時,較少發生在白天。
分類
原發性遺尿癥:多半有家族史,男多于女(2-3:1),無器質性病變,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遲滯所致。發生在夜間居多。發生頻率不一,自每周1-2次至每夜1次甚至一夜數次不等。
健康狀況欠佳、過度興奮或緊張、情緒波動等都可使癥狀加重,有時會自動減輕,可復發。約50%的患兒可于3-4年內發作次數逐漸減少而自愈,也有一部分患兒持續至青春期或成人期,往往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
繼發性遺尿癥:大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統疾病如糖尿病所致,其他如智力低下、泌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會陰部炎癥和蟯蟲刺激等都可引起遺尿現象。
解決方法(針對原發性遺尿癥)
1、取得患兒合作,建立信心,家長要安排適宜的生活習慣和堅持排尿訓練。切忌在小兒發生遺尿時加以責備、諷刺和處罰等
2、午后適當控制入水量,排尿間隔逐漸延長,每次排尿務必排盡
3、睡前不宜過度興奮,睡前排尿,睡熟后父母可在小兒經常遺尿時間將其喚醒,使其習慣于覺醒時主動排尿
4、經過以上心理行為干預之后還未見好轉者需就醫。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在干預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時,家長的陪伴和關愛極為重要?,F今社會,父母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往往將重心放在工作上,平時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孩子。
但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忘了在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要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不是什么高檔玩具,名牌衣物,而是爸爸媽媽的陪伴!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NYC武漢漢陽早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