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音樂胎教對胎兒發育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音樂能滲透和凈化人們的心靈,激發起人們無意識的超境界的幻覺,并可以喚醒平時被壓抑的潛在記憶。而生物學家認為,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可以激發生物體內細胞的分子產生一種共振效應,使原來處于靜止和休眠狀態的分子和諧地運動起來,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
科學家們曾經作過一個試驗,他們讓孕婦聽音樂,2分鐘以后,孕婦的心跳加快。如果給位于孕婦的腹部子宮位置的胎兒放音樂聽,5分鐘后胎兒也出現心跳加快的現象,而且對音樂的高調和低調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胎兒比較喜歡低緩、悠揚的音樂,不愿意接受尖、細、高調的音響。有人給6個月的胎兒用絲竹樂器演奏歡暢、輕柔的樂曲時,胎兒在腹內表現出安詳、舒適的蠕動,出生后每次聽到同類樂曲時都會高興得手舞足蹈。所以,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女性在懷孕6個月后,經常聽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有助于提高胎兒對音樂的感受性。
在各種門類的藝術中,音樂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孕婦與胎兒之間使用不同語言的紐帶,能被胎兒所感受。音樂就是孕婦與胎兒建立最初聯系和感情的最佳通道。
胎兒能記憶母親的聲音。他在子宮內首先感受到的是韻律。開始時,韻律不是胎兒通過聽覺感覺的,然而,胎兒的全身卻能隨著母親的大血管分支的血液搏動而同步顫動。這種有規則的韻律搏動,幾乎在整個懷孕時期都是胎兒的伴侶,是胎兒生活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胎兒熟悉母親的心音,也同樣熟悉母親說話或唱歌的聲音,而且一直保持到出生以后。在音樂的氣氛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會更和諧、融洽。父母對著胎兒唱唱歌、說說話,選擇用音樂同胎兒進行“交談”和溝通感情,可減少初產母親對胎兒的生疏感。
<上一篇:在恰當的時期給孩子恰當的表揚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