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是賄賂還是鼓勵?
寶寶不聽話的時候,你一般會選擇怎樣處理?是拿小玩具賄賂他?還是鼓勵他做正確的事情呢?常常聽到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你如果乖乖吃飯,就給你買小汽車。這種方式對嗎?會有什么影響嗎?
避免條件交易
講條件就是“買斷”寶寶的反抗,比如“快來吃飯!”“不,我要玩積木!”“如果你來吃飯,我就給你吃冰淇淋?!边@樣做的后果是,非但不能規范寶寶的好行為,反而會激發寶寶下一次還說“不”,直到你和他講條件,才勉強順從。
健康鼓勵
父母希望寶寶做正確的事情,但并不是因為要得到禮物而去做,而是因為在不斷提升的自治力和自尊心、價值觀作用下而去做。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健康鼓勵是正解。
有技巧的贊賞
用語言、擁抱、撫觸讓寶寶知道,你對他的行為感到驕傲,這會更加激勵他規范行為,以期得到你更多的贊揚,這要比單純的一份禮物更加有價值。早教中心提醒,要注意語言的技巧,適當不過分,要重點贊揚行為本身,而不是寶寶,比如“寶寶自己打掃房間,做的好極了!”而不是“寶寶打掃房間了,真是個好孩子!”
驚喜的小禮物
正常的行為舉止,比如撿玩具、好好吃飯,我們不贊成送禮物;但有的時候,小禮物還是可以派上用場。帶寶寶一起出去,可以許諾如果寶寶表現好,可以得到一個小禮物。成長中的進步,—整夜干爽,晚飯吃光光,贈送一份禮物表示祝賀。
對于兩歲的寶寶來說,墻上的紅星榜就足以讓他開心了,一起數數紅星的數量,會讓小家伙很滿足。
及時反饋好行為
幫助寶寶看到好行為所帶來的好處,例如打掃完房間,故意大聲地說:“哇,坐在干凈的房間里真舒服啊,剛才真是太臟了,現在感覺好極了!”對寶寶的好行為要進行積極的總結,當他停止與小朋友搶玩具時,可以對他說:“我知道寶寶也很喜歡那個玩具,不過小明的媽媽打電話來表揚你了,說你很乖,是個好孩子!”讓寶寶知道自己的行為得到了肯定。
不要賄賂
生活中到處充滿誘惑:工作加班,可能會得到額外的獎金;花錢買化妝品,還會得到購物優惠券。這種另類交換不斷地刺激著我們的生活,父母也會不自覺地將這種方式用到寶寶身上:“把面條吃掉,就可以玩毛毛熊?!薄鞍淹婢邠炱饋?,就可以看片?!薄叭绻缓托∨笥殉臣?,我們一會就去看寵物?!?/span>
寶寶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事情本身的意義,比如吃面條可能增加營養,快快長高;打掃房間是為了有更大的空間玩耍。偶爾一次的誘惑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形成習慣,一味地通過賄賂來讓寶寶順從聽話,那可是大錯特錯,慢慢地,寶寶的目的性會很明確,就是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做事情。
<上一篇:教你如何指導孩子分辨和運用顏色
>下一篇:給寶寶用創可貼,你用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