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如何培養幼兒初步的交往能力
在一些公共場合,你是否曾留意或經歷過,讓孩子給相熟的熟人問好,孩子卻躲在媽媽的身后,以怯怯的眼神看著對方,而媽媽和熟人只能尷尬地說:“這孩子太老實?!?/span>
NYC早教中心提醒父母與老師,關心照顧孩子是應該做的事情,但不適當的關心和照顧往往會阻礙孩子獨立性格的形成,因此適度尊重孩子的意見,信賴孩子的交往能力,并讓孩子在嘗試中,是我們正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交往能力,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聯系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是一種體現個性特征的綜合心理能力,更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發展起心理能力和社會性。
家庭是幼兒首先面臨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環境,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影響著幼兒及其后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而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們就慢慢加入了家庭之外的同伴,如教師、同伴、鄰里、社區等社會群體和機構環境,并與這些環境中的人、事、物發生直接的互動。其中他們最主要、最經常的接觸者就是家長、教師和同伴,這些人對幼兒的心理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是幼兒生活和發展的“重要他人”。
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可加強幼兒的交往意識,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我們知道在幼兒時期一個人的交往意識便開始萌發了,比如玩耍時看見玩伴會組合在一起,幼兒間互換玩具或互贈禮物,就是例證。對于這種最初的交往意識,如果家長引導不夠或者過問的方式不當,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父母長輩過分嬌慣,導致孩子任性放肆,在家是個“小皇帝”說一不二,在幼兒園蠻橫霸道,常常與小朋友合不來,鬧矛盾,學會動手打人,另一種則正相反,因家庭管束過嚴,三代人同看一個孩子。父母長輩代辦了一切幼兒逐漸變得膽小怯懦,性格孤僻,成長集體中孤立的成員。
平等、正確的親子交往,直接影響著幼兒交往意識與能力的提高,NYC早教中心指出:“親子關系隨時間的變化逐漸發展為兩個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幼兒對這種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對這種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樣”。而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力都有同樣高的預測性和積極的影響。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根據幼兒模仿能力,培養交往能力
模仿是幼兒在交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但有的家長圖清靜,省力氣,不喜歡孩子帶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熱情,這種作法影響了孩子的交往能力,為了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學會交往,家長首先要做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來家里玩,家長要熱情接待、倒水、給水果或飲料喝,也可以簡單的交談,等小客人走時,要客氣送別,歡迎下次再來。這樣做實質是給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為規范。有了良好的行為規范后,家長還要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如:家中來客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和交談,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勵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這樣,不僅培養里幼兒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兒在交往中學習禮貌待人,學會了社會交往的技能和許多本領。
2、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喜愛活動,同時,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兒在玩中主動學,使幼兒逐漸接觸同伴,并愿意和有計劃去交往,家長可以為幼兒創設這樣的氣氛,帶孩子或邀請鄰居家的孩子帶自家玩,到戶外參與幼兒的游戲,玩中給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一起玩的樂趣。如:玩沙,要告訴孩子善待別人,和伙伴友好相處;如一起玩玩具時,不要爭,不要搶,要學會玩和謙讓,孩子這樣做了,其他小朋友也會這樣做,時間長了,同伴就會建立起一種和諧、親密的關系。
3、通過社會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首先,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為幼兒創造機會。如:節日游玩時,發現行乞的殘疾人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機會,去接觸這些人,由孩子去幫助他人,既培養了同情心,也鞏固了禮貌用語,同時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礎,使孩子學會了同情、支持與關愛;同伴間的交往有助于矯正幼兒自私、任性的行為,因為一個自私任性的幼兒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贏得大家的喜愛,就必須懂得分享與自控。如,孩子過生日就可以邀請小伙伴或親戚來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樂,一起游戲、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歡聚中體驗分享的樂趣。
4、擴大范圍,走出家庭,擴大幼兒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動物,早晚要走出家門,面向大千世界,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能只望子成龍,一味開發智力,而忽視了幼兒的交往,使幼兒形成了過于依戀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為,影響與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長應經常帶幼兒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餓美,并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的生活,鼓勵幼兒與他們簡單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難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啟發幼兒去幫助他們,做一個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場購物,鼓勵幼兒去向售貨員說明想買的東西,選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長的指導下去交款,購回所買的東西后,會說:“謝謝,再見”。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獨立性,也增進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上一篇: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
>下一篇:3歲前智力開發期,媽媽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