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爸媽應該如何有效制止孩子亂扔東西呢?
媽媽在陽臺將洗干凈的衣服收進來,只是離開幾分鐘的時間,寶寶便將玩具箱中的玩具都拿了出來,一個一個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回來看著滿地狼藉,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若是責備寶寶,媽媽覺得扔東西對手臂動作和大運動能力還是有好處的;不理他吧,媽媽又擔心長此下去寶寶會更肆無忌憚地扔東西,養成壞習慣就麻煩了,到底如何是好呢?
明確哪些東西不能扔
布娃娃、塑料玩具、沙包、小球這些東西扔一扔倒也無妨,因為這些東西并不會讓寶寶或其他家庭成員受傷。但是,對于木質的積木、書、水杯等東西則應該禁止寶寶扔,媽媽看到寶寶在仍這些東西時則要及時制止寶寶,明確告訴寶寶“這個不可以扔”,然后給他可以扔的東西。
和媽媽一起扔
與其嚴格禁止寶寶扔東西,媽媽倒不妨跟寶寶一起扔,將扔東西變成親子游戲。準備幾個布偶或沙包來跟寶寶一起扔。東西扔出去后,媽媽再跟寶寶一起撿回來,讓寶寶養成“扔出去,撿回來”的好習慣。其實,這么大的寶寶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并不長,一個游戲玩幾次也就沒什么興趣了,媽媽和寶寶一起扔反而能減少寶寶亂扔的行為。
注意寶寶情緒
與大人會通過摔打來發泄怒氣的行為一樣,寶寶也會通過扔東西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尤其是在自己被拒絕、被限制的時候。其實,寶寶的情緒發泄比大人明顯的多,心里想什么都會通過行為反映出來,只是大人會將寶寶的行為誤認為“寶寶在玩”罷了。爸爸媽媽平時要細心觀察寶寶,如果寶寶每次發脾氣都通過扔東西、摔玩具來發泄情緒的話,要注意正確引導寶寶,幫助寶寶正確疏導心中的不良情緒。
心理學家們認為,兒童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這是個普遍傾向。而那些總是把物品收拾得過于干凈利落的孩子,倒是有些問題了。兒童的特點主要是在于關心未來的事情,在思考,做完了某件事情、感到滿足之后,對繼之而來的整理問題幾乎想不到,這正是兒童的幼稚之處。正因為如此,才把整理和收拾物品的習慣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NYC早教中心,要讓寶寶學會整理東西,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強制的要求孩子必須要去整理,如果寶寶這個時候就是想要把玩具到處扔,那媽媽索性就隨他去吧,甚至可以參與其中一起玩,等寶寶結束以后,再引導他來整理。
<上一篇:判斷孩子是否聰明,不能光看成績
>下一篇:寶寶的發音不標準,會不會影響日后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