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2wwsy"><button id="2wwsy"></button></table>
  • <nav id="2wwsy"></nav>
  • 首頁 > 早教頻道 > 家庭教育 > 懲罰原則不能丟!懲罰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

    懲罰原則不能丟!懲罰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

    文章標簽:懲罰孩子,懲罰原則
    發布日期:2018-04-28

    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又氣又急,每次氣急敗壞的時候,有可能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然后就是給孩子一些處罰!有的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太注意,反而會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緒。所以,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提醒: 懲罰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懲罰原則不能丟!


    懲罰孩子,懲罰原則


    一、規矩要確立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對孩子也得提前定下一些規矩。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孩子犯錯時本來教育著挺好,但孩子哭了,家長就慌了,然后無條件地滿足孩子,這樣沒原則的妥協要不得。當然,規矩立下了,最好是全家遵守。


    二、 先“量刑”再懲罰


    懲罰過輕起不到什么警告作用,懲罰過重讓孩子出現叛逆情緒,或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這些都不是家長想看到的,所以,懲罰也得“量刑”處理。


    比如,孩子吃飯把桌子弄得一團糟,如果家長罰孩子一天不準玩玩具,顯得有點兒不太“厚道”,也罰得太重。 家長可以罰孩子把桌面擦拭干凈,這樣還能讓孩子養成愛收拾的習慣。


    三、爸媽態度要統一


    對于孩子犯錯,父母雙方喜歡一方扮黑臉、一方扮白臉,這是很多人崇尚的一種方式。


    不管是黑臉還是白臉,前提是觀點要統一。比如,媽媽教育孩子時說以后不允許這樣做,這時爸爸卻安慰孩子“沒事,媽媽只是在氣頭上,過會就好了”,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四、懲罰別“過時”


    即時懲罰是懲罰時非常重要的一點,“翻舊賬”很難讓孩子把懲罰產生的“痛苦體驗”與做的錯事聯系在一起,如此懲罰就沒了意義。比如,孩子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讓孩子及時跟對方道歉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家長先替孩子道歉,回家之后家長再就此事去“追究”孩子的責任,施加懲罰。


    沒有一種懲罰方式適合于所有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性格。 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以讓孩子改正錯誤為目的,進行一定、恰當的懲罰。


    五、盡量避免情緒化


    沒有控制地對孩子一頓痛罵或痛打式的教育,更多帶著家長“發泄情緒”的成分。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結果小伙伴哭了,家長不要首先認為自己孩子把對方打哭了,上來就懲罰自己孩子。家長應該冷靜下來,給孩子一個解釋機會,或許會發現事情存在誤會。


    不管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家長都應該盡量的避免情緒化。因為在情緒不受控制的時候做出的決斷,往往都是錯的。不好的情緒發泄到孩子的身上,對教育孩子完全沒有好處。所以,家長應該冷靜下來,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再進行糾正。

    男孩 女孩
    提交
    91在线精品欧美在线观看青青_亚洲 无码 精品_久9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在线_亚洲日韩国产综合_超97碰免费观看视频